国产砥石系列二 新疆伊吾县盐池乡砥石
标签:
国产砥石 |
分类: 国产天然砥石 |
一下内容转自天山网,原文地址http://culture.ts.cn/content/2013-08/23/content_8605170.htm
伊吾县盐池乡有个磨石沟,据说,磨石沟出产的磨刀石既可打磨砍刀巨斧,又能磨刮胡子刀片。盛夏,走进荒凉的磨石沟,把玩观察着一块块质地粗细不同的天然磨刀石,我有了一个新发现。
荒凉山谷
我想象当中磨石沟应该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越野车一路颠簸,行至磨石沟山口,眼前景象出人意料。山谷狭窄、蜿蜒而且坡度很大,沟口及沟内布满荒凉、低矮的芨芨草。一条摩托车碾压出的小道,若隐若现地伸向芨芨草深处。
沟口右侧蜷缩着一个空荡荡的羊圈和小屋。从其低矮破旧的程度而言,初来乍到的人们很可能将羊圈及小屋当成文物古迹。磨石沟是当地牧民的春牧场,小屋和羊圈均为临时设施。现在是夏季,大约一个月前,牧民就赶着羊群,顺着磨石沟进入高海拔的夏牧场。
一阵前仰后合的颠簸,越野车进入山谷。两侧是海拔2500米以上的砾石秃山,沟内凌乱地分布着一簇簇高矮不等的芨芨草。或许是干旱的原因,芨芨草去年枯死的灰白色干枝,湮没了下层新生枝叶的生机,放眼望去,整个山谷荒凉干旱得让人绝望。
前方草丛中冒出三两头牛。牛好像对我们的车怀有敌意,瞪着圆溜溜的眼睛警惕地关注着我们。转过一道弯,山谷里还有几头牛。牛依旧很警惕的样子,有的牛甚至撒腿跑到半山腰回头张望着我们。牛的这种反应引起我的警觉:磨石沟发生了什么?为何只见牲畜,没有人烟?疑惑间,前方又出现一个羊圈。按照事先了解的情况,从山口第一个羊圈算起,进山之后,见到第三个羊圈的地方就是磨石最多的地段。且不管牛是谁家的,为何对我们怀有敌意,我盼着尽快看到第三个羊圈。
第三个羊圈建在山谷间一块台地上。从我们所在的位置观望羊圈,片石垒砌的墙体犹如一种军事堡垒,居高临下扼守着山谷。抵达羊圈,山谷向东转了个弯,地势陡然上升,羊肠小道似乎也消失了。向导别克下车,查看越野车调头的位置。
我打开车门,跳下车,顺手捡起一块不规则的片石。嘿嘿,竟然是块磨刀石。
意外收获
大大小小捡了一堆磨刀石,我席地而坐,一心一意地研究手中的磨刀石,蹲在旁边的别克冷不丁地说了一句:这个草是毒草。毒得厉害……不知道李老师了不了解?
别克的话让我发晕,他所指的毒草分明是芨芨草……芨芨草怎么变成了毒草?想到这儿,我猛然记起东疆等地分布的一种禾本科毒草醉马草。莫非眼前这个家伙就是醉马草?这个念头一闪而过,我立即喊了出来:就是它,肯定是醉马草。
新疆民间还有人将豆科棘豆属植物小花棘豆或黄花棘豆称醉马草。黄花棘豆的中毒表现为慢性中毒。牲畜一旦误吃了黄花棘豆,初期表现为很强的传嗜性,也就是专门找黄花棘豆或小花棘豆吃,而且食用后,牲畜身上会产生明显的增肥效果。增肥到一定程度,情况会立即发生逆转。表现为牲畜迅速消瘦,视力减退,失明,精神恍惚,步态失调,口腔浮肿,最终口吐白沫而亡。其中,马对这两种毒草最为敏感。
别克所指的醉马草,植株形态虽然与芨芨草相似,但是,仔细观察二者的叶面,醉马草与芨芨草还是有区别的。醉马草叶子青绿,芨芨草叶子呈灰绿色。芨芨草叶子表面有明显凹槽,手感粗糙。醉马草叶面纹路不明显,相对光滑。查阅资料,我终于弄明白醉马草与芨芨草如此相似的原因。醉马草为禾本科芨芨草属植物。
叶尔哈力,74岁,1969年从青河来到盐池。叶尔哈力还记得刚来没几天发生的事情。当时是春天,他的坐骑及一群羊先后被醉马草毒倒。结果马当天就毒死了,羊群拉了几天黑稀屎,死了几只,大多数羊挺了过来。后来,有人告诉叶尔哈力,幸好牲畜吃的是去年的干醉马草,假如是新鲜醉马草,他的牲畜一个也别想活。
经历了这件事,叶尔哈力长了见识——本土牲畜与醉马草生长在一块草原上,它们对醉马草具有天然识别能力。而外来牲畜初来乍到,往往将醉马草误认为美食。
叶尔哈力说:醉马草主要分布在盐池乡公路以南的干旱山地。用途是扎扫把及当柴火。
磨石真相
磨刀石属于沉积岩当中的一类砂岩,形成过程大致为沙粒经过水流冲蚀沉淀,经过地质年代的沉积变成磨刀石。磨刀石的主要成分为石英、粘土等。磨石沟的磨刀石之所以露出地表,得益于天山的隆起。
高剑是土生土长的盐池乡人,他记忆中当地人均有进磨石沟捡磨刀石的习惯。他家最大的一块磨刀石约有50公斤重,专门用来磨镰刀和斧头。还有一些小的磨刀石用来磨菜刀、剪刀之类。大约20年前,盐池谁家来了亲戚朋友,临走时最好的礼物就是磨刀石。
磨石沟的磨石大致有三种,一种色泽发青,类似常见的岩石。一种淡青色。另外一种为灰白色,类似某种坚硬的土块。青色磨刀石质地坚硬,砂砾相对粗糙,适合磨大件刀具。淡青色磨刀石适用于菜刀等。灰白色磨刀石质地细腻常常用来磨刮胡子刀片等。总体而言,磨石沟磨刀石分为粗、细和特细三种。
高剑告诉我,挑选磨刀石,尤其是磨石沟最硬的磨石,有些讲究,也就是要寻找带有平面的磨石。一旦找到自己满意的有平面的磨石,拉回家,磨几次钢材较硬的刀具,磨石的平面就成型了。淡青色和灰白色磨刀石可以用钢锯切割成不同的形状,因此,选择这类磨刀石主要看的是石头的大小及是否有裂纹。稍微讲究一些的家庭,将此类磨刀石拿回家后,会用钢锯切割成合适的长方形。有些人家,只在送亲戚朋友时才切割磨刀石。因为,钢锯虽然能够分割磨刀石,同时对钢锯本身的磨损也非常厉害。
据说,数年前曾有外地矿山开发者有意开发这里的磨石,由于磨石沟属于牧民春秋草场,当地自然环境脆弱,最终不了了之。
冰草之梦
磨石沟的芨芨草和醉马草间还生长着一种优质牧草——冰草。冰草别名野麦子、扁穗冰草、羽状小麦草。冰草是禾本科冰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及欧亚大陆草原区分布广泛,冰草属植物具有抗旱、耐寒、耐瘠薄、耐粗放管理、适应性强和营养丰富的显著特点,是一种优良牧草,同时也被用做草坪草,是一种重要的旱生草种。
冰草属植物当中有些与我们广泛栽培的小麦及大麦有近缘关系。自治区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曹君梅有个计划,收集冰草属及东方旱麦草等禾本科植物的种子,将它们与小麦杂交,提纯,用以复壮现有的栽培小麦品种,如果有可能,还将利用冰草培育新的小麦品种。
我在这里不厌其烦地介绍冰草,还有一些个人原因。我从小喜欢读书,对文学充满理想,十八岁便立志当一名作家。当时,读得最多的是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肖洛霍夫等俄罗斯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家的小说、散文中常常提到冰草、苦艾等植物。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的冰草,给我造成了一种错觉——冰草属于作家的植物。找到冰草,距离自己当作家就不远了。
后来的岁月当中,冰草就像一个若隐若现的梦,时不时纠缠着我。大约十年前,我在一本介绍新疆植物的书中首次见到冰草图片。惊喜之余,遍寻记忆,虽然我酷爱自然,走了许多地方,我还真的没见过原生态的冰草。随后,我开始在草原、山地留意冰草的踪影,并很快在托里县萨孜草原、巴尔鲁克山等地发现了冰草。
回想起来,颇有情趣。自从我被文学作品当中的冰草吸引,直到一睹草原上冰草的真容,也正是我的文学之路从梦想走向现实的一个积累过程。写到这里,我猛然意识到现实的磨石沟并不荒凉。荒凉只是我的感觉。
前一篇:国产砥石系列一,松花石
后一篇:国产砥石系列四 潮州磷溪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