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拾贝(二)·《一个人的西部》读后感

标签:
文学·阅读 |
著名文艺理论家陈思和的一番话语 ,获得全场热烈的掌声。他觉得上海应该更多地全方位接纳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把上海这个平台展开,让西部文学一股硬朗的风吹进来,使上海文学细腻的风格因异域之风而更具韵味。
同时,他也提到,文化和经济并不是同步的。西部因为相对贫穷,故而需要很好的精神食粮,所以西部文化在我们面前展现更多的精神层面。他希望本着让西部文化来改变我们都市文化不足的理念,对西部文化制造一种新的审美观点、理念。
陈思和先生对京沪文坛乃至全国范畴发展的用心,真诚坦言,我看到了一个学者的责任心和美好愿望,心中泛起对他的敬重之意。
曹元勇作为编辑身份,谈到文学发展应允许多种多样,犹如美国的西部文化,应在民主环境下发展。他说,如果文学只有独立的高峰,那是可怕的。
雪漠说,《一个人的西部》这本书是一种“不期而遇”。由于要置办儿子婚宴,在邀请亲朋好友的过程中,回忆起三十年前的自己及周围的一些人,产生了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回眸往事,他觉得自己总在寻找人生活着的意义,感悟到一个人在成长中要时时为自己设计一个高度,给社会带来一些正面东西。正因为此,他,一个西部农村的孩子,在没有人指导,学习条件很差的环境中,靠着信仰,坚持努力,走到了今天。
回忆打开了闸门,思绪奔涌而来,他产生了要把这一切写下来的冲动。几十年深入生活的体验、积淀,此刻,他内心的人生感悟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喷涌”而出。他深信,真正有生活沉淀的作家,是不会写出“挤牙膏”式的文章。
很欣赏他用“喷涌”两字形容写这本书时的写作状态,因为我相信,这样的作品才会感染读者。
连续六天,我一有空就捧起《一个人的西部》读,欲罢不能。
作者朴素的笔触,展现了一个西部农村孩子蜕变成一位知名作家的心路历程。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实现成为一名作家梦想的同时,也升华了自己的人生境界。他在该书的“自序”中写道:“我所传承的文化给了我一种智慧,它让我明明白白地看到,除了一些有益于世界的行为承载的某种精神之外,别的一切都留不住。”(见“自序”P5)所以,他在作品中要体现这种精神,以求发扬光大,有益于世界。
阅读过程中,我也时时被凉州的民间文化所感染。作者的祖辈们,虽然贫穷,但是凉州文化赋予他们一种没概念化的善良,他们是可敬的。作者写到他父亲常说的:“要是做了那号事(昧良心的事),祖宗会羞得从供台上跳下来呢。”(见P29)还写到他父亲有句名言:“老天能给,老子就能受。”(见P30)一种不屈服于命运的自尊,朴素而又豪迈。
虽然我不信教,但是能感受到它的力量。我常说,如果每个人都笃信佛教的因果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想,做恶事有恶念的人会少些,而有善举的人会多些。这是我,很肤浅的对佛教的认识。
读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作者清楚地告诉我们,没有对信仰的坚定不移,是不可能成就现在的雪漠的。作者小时候所在的穷乡僻壤西部农村,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他的第一位老师是贤孝(流行于凉州等地的一种弹唱艺术)艺人瞎仙贾福山,他就是从贤孝中汲取文学的养料。慢慢的,他走向了一条修行,读书,写作的道路,并且不管遇到什么艰难的困境,他都在不断地自省,自律,自强,向往。
遇到别人的不理解,讽刺打击,他是这么面对的:“我一直将刁难和非议者称为‘逆行菩萨’”(见P4)他时时提醒自己:“要感谢那些外相上不一定如你的意,却在帮你的逆行菩萨。他们其实是命运的鞭子,总是在你懈怠的时候,抢上一下,让你不敢偷懒”(见P223)这样的胸怀使他更看清自己,心境更平静地朝着梦想前行。
遭到羞辱时,他说:“我忍辱的诀窍是:真忍辱者,无辱可忍。”(见P87)他又说:“老祖宗说的忍辱,并不是叫你消解自己的尊严,盲目地顺从外界,而是叫你借助外物来修炼心灵,让自己超越变幻莫测的世态人心,超越一时的现象,放下,明白,证得智慧。”(见P190)一个人能这样坦然面对羞辱,还有什么可以阻挡他前进的脚步呢?!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修行,读书,写作,他要求与所在的工作单位以勤工俭学的名义签定一份合同,推掉一部分工资,只留几百元的生活费。这一举措是多么不容易!想想哦,当初作者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但为了自己的梦想,信念,除了生存的必需条件,其他一切均可弃舍,对信念的锲而不舍,令人敬佩。
人们常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我不想去评论这些女人的伟大所在,我觉得她们至少是一个明理、贤惠的女人。
作者笔下的妻子,“是一个为诗意而活的女人,爱情对她来说,就是一种信仰。”;“她爱了就爱了,不会管值不值得,也不管未来会如何。她只问自己愿不愿意。愿意了,就守一辈子;不愿意,你就算给她金山银山,她也不会待在你身边的。”(见P259)为了丈夫的梦想,信仰,她可以舍弃一般女人所希盼的一切,却拥有了自己真正值得的拥有。当初那个有着“城镇户口”的青年,没有嫌弃她的“农村户口”,不顾旁人的非议,对她一往情深。付出于这样的男人,她是值得的。
他深知一个真正的作家肩上的重任,“上帝赋予了作家一颗敏感的心、一支细腻的笔、一双锐利的眼睛,是为了让他们承担某种使命的。”(见P279)
读完《一个人的西部》,我想,我或许读懂了作者的这么一段话:“(这部书)是为了展示人与文化、人与土地、文化与命运之间的关系,也是为了帮助一些想要完成自己的人完成他自己。”(见“自序”P5)
我感受到了一种文化那滚烫的温度,它,和我们每个人,和我们整个民族息息相关。
http://s2/mw690/002W7GeYgy6YhGxkOGZa1&690
http://s13/mw690/002W7GeYgy6YhGxKC9C8c&690
http://s7/mw690/002W7GeYgy6YhLo9Miic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