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诞生地——托伦

标签:
哥白尼托伦日心说 |
分类: 外国名人 |
http://s11/bmiddle/002W77Eqzy74fPyckk24a&690
维斯瓦河滨远眺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6/8/22
古城托伦(Toruń)位于波兰中北部,东去首都华沙,北上港城格但斯克,均有200多公里。波兰第一大河维斯瓦河从它身边流过。与华沙及其他灿若繁星的欧洲名城相比,20来万人口的托伦只是个小城市。然而,因为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托伦名扬世界;因为保存了一座精美的中世纪古城,托伦堪称人类文化的瑰宝。
悠悠千年史
早在11世纪,此地已出现波兰人的定居点。13世纪时,波兰一位大公为了抵御异教徒的进攻,特从德国请条顿骑士团来此驻扎。1233年,骑士团在这里筑起城堡,附近渐成街市。不几年,位于今天托伦古城西部的“老城”雏形已基本形成。从此这里商贾云集,成为“琥珀之路”(Amber Routes)上的重要水陆码头。
在欧洲琥珀之路就像亚洲的丝绸之路一样闻名。琥珀产于波罗的海沿岸,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受到贵族富豪的青睐,逐渐形成了从南欧到北欧的贸易通道,称为琥珀之路。琥珀之路也像丝绸之路一样,实际上是一个道路网,其中最短最古老的一条经过波兰,把波罗的海和地中海连接起来。这条琥珀之路就从托伦经过,继续北上到爱沙尼亚、立陶宛等地区,造就了托伦的繁荣。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1264年,托伦又获准在紧邻“老城”的东边筑“新城”, 主要是贸易和商业设施。1280年,托伦加入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城市的商业与军事联盟——汉萨同盟,贸易地位得以确保。13世纪末,托伦再次大规模扩建,兴修了不少教堂、宫殿,“老城”与“新城”逐渐融为一体。这也是今天托伦古城的基本格局。其市政建设一向被誉为欧洲中世纪城建的杰出之作。
条顿骑士团势力坐大后,野心勃勃,且凶狠残暴,引起波兰人民强烈不满。1410年波兰王国军队在格隆瓦尔德大败条顿骑士团。次年在托伦签订和约。1454年,波兰国王支持不堪压迫的托伦市民发动起义,并与条顿骑士团进行了长达13年的战争。1466年,第二次签订托伦和约,托伦回到了波兰的怀抱。城市建设在富有的商人和手工业者支持下继续发展。1793年,波兰第二次被瓜分,托伦落入普鲁士统治之下。整个19世纪,托伦地处普俄边界,普鲁士军队在城内修筑了大批要塞与军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托伦回归恢复独立的波兰。值得庆幸的是,托伦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未遭受战火毁坏。战后,古城受到精心保护,集中发展文化、旅游和相应的服务业;而大量新的工业以及居住设施则远离古城另择地建设。1997年,托伦古城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古城风貌依旧
这几座建筑也是古城较高的标志性建筑。其他堪称珍贵的古迹还有:条顿骑士团古堡遗址(Castle of the Teutonic Knights)、中世纪城墙和城门(medieval walls and gates)等。“老城”广场周围老建筑特别集中,全是鳞次栉比、排列整齐的雅致楼房,约350座。这些古楼房多是十六七世纪所建。当时,一些富豪商贾、达官贵人都想在市场周围修建房宅,鉴于地皮有限、政府便规定每家只能占三间房的宽度,于是这里就形成了目前的建房格局:统一规范,整齐划一,均为四层。楼主们为显示自己的富裕和权势,一个比一个更讲究地在楼房的装饰上下工夫,每座楼房的大厅几乎都刻有精美的浮雕或者画有绝伦的彩绘,使这里又形成了另一种建筑格局:争奇斗妍,竞相媲美。
天文学家哥白尼
哥白尼18岁到克拉科夫读大学,后来又到意大利博洛尼亚等地留学,研究天文,回到波兰已经30多岁了。他于1512年来到弗龙堡(Frombork)担任教士。弗龙堡是个两三千居民的城镇,位于波罗的海维斯瓦湾南岸,距离托伦约二百公里。哥白尼的后半生一直在弗龙堡教堂作僧正,职务是轻松的,他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天文学的研究上。他从护卫大教堂的城墙上选一座前楼做宿舍,并选择顶上一层有门通向城上的平台作为天文台。这地方后来被称为“哥白尼塔”,自17世纪以来被人们作为天文学的圣地保存了下来。哥白尼在那里坚持观察天体数十年,终于撰写成《天体运行论》,在宇宙认识论上掀起了一场革命。当时,在天文学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拉丁文Claudius Ptolemaeus,约90年—168)的地球中心学说(简称地心说)。而哥白尼在科学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宇宙结构体系——太阳中心学(简称日心说)。日心说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除了月亮是围绕地球运转外,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都是绕着以太阳为中心的圆形轨道而运动的。而且地球还在不停地自转。这一理论与教会所坚持的地心说相左,因此为教会所不容。那是坚持真理的科学家往往被教会看作“异端”而遭到迫害(如科学家伽利略曾被逼忏悔,宣传日心说的科学家布鲁诺被烧死)。有鉴于此,哥白尼起初不敢发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经过30多年的犹豫后,才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将作品付印。就这样,由于顾忌反动教会的迫害,这本划时代的名著出版且送到年届70岁的哥白尼手中时,他已到了弥留之际。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辞世,并安葬在弗龙堡大教堂里。那里,直到现在仍是人们凭吊这位先哲的地方。
http://s12/bmiddle/002W77Eqzy74fQ0D2r19b&690
托伦旧市政厅
http://s11/bmiddle/002W77Eqzy74fQ7AaSeda&690
托伦古建筑
http://s8/bmiddle/002W77Eqzy74fQeQnen57&690
哥白尼塑像和教堂内景
http://s14/bmiddle/002W77Eqzy74fQldEOV1d&690
哥白尼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