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首府 塞外青城——呼和浩特

标签:
呼和浩特 |
分类: 中国史地旅游 |
http://s13/mw690/002W77Eqzy72OQHkwOwcc&690塞外青城——呼和浩特" TITLE="草原首府
呼市街景
作者高关中(汉堡)2016/6/27
呼和浩特,蒙语意为青色的城,故有“青城”之称,因其历史上召庙较多,故又称“召城”,是我国的塞外古城,内蒙草原的灿烂明珠,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众多名胜古迹,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河套平原上
黄河从宁夏急流北上内蒙,受到阴山阻挡,转向东流几百公里后,又折向南进入山西。就在黄河这马蹄形大弯曲的北部,有一块冲积而成的大平原,叫河套平原。它东西长500公里,南北宽20-90公里,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只占自治区2%多,而人口占到1/5,是内蒙人口最密集、最富庶的地方。呼和浩特就在河套平原的东部,即后套平原(或称土默川平原)上。市区坐落在阴山山脉中段的大青山南麓平原,大黑河畔。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050米。
呼和浩特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干燥多风,年平均气温5.6度,一月平均气温-13.5度,最低有过-32.8度的低温,7月平均气温21.8度。冬季严寒而夏季温暖无酷热。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30天。年平均降水量426毫米,降水以七八月间相对集中。八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年均60天。每年4到10月是最佳旅游季节。
下面表列呼和浩特的气温情况(摄氏)和降水量(毫米),提供参考:
呼和浩特 白天气温
降水量
呼和浩特是座历史悠久的塞外名城。公元前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西南40多公里的古城乡(属托克托县)。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36郡,云中就是其中一郡。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南北朝时,北魏兴起,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即在呼和浩特南45公里的土城子(属和林格尔县)。唐代打败突厥后在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三个受降城。10世纪初,契丹人建立辽国,在此设立丰州,其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郊的白塔村,留下一座八角七层的砖砌辽代白塔(万部华严经塔,高55.5米),现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明万历九年(1581),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即俺答汗,明封顺义王,1507-1582)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周二里,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归化”。此城筑成不久,阿勒坦汗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她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蒙汉两族不动刀兵30年之久。长城沿线百姓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清代扩大归化城(老城),1739年又在其东北5里新筑绥远城(新城),。1913年,将两城合并为归绥县。1928年设归绥市,为绥远省省会。1952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1954年改名呼和浩特,简称呼市。
今天,呼和浩特包括4区5县旗。面积17271平方公里,人口220万,其中市辖区面积2101平方公里,人口110万。
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尤其以毛纺业和乳制品最为重要。呢绒、毛毯、毛线、地毯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乳业发展迅速,形成蒙牛和伊利两大龙头企业,使本市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乳都”。甜菜制糖业也很发达。电子工业生产的通讯、广播、电视、测试等设备,已用于两弹一星及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等试验中。土特产有毛线、羊绒、羊羔皮、蒙古靴、蒙古刀、银器、昭君酒等。
交通称便,有京包铁路、呼准铁路和京藏高速公路过境。从呼和浩特始发的列车,覆盖全区地级市,且有国际列车发往乌兰巴托。东郊15公里的白塔机场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多个大中城市通航,并开通了到乌兰巴托的国际航线。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有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大、内蒙古工大、内蒙古农大等高校和农林牧方面的科研机构。
全市划分为4区,北部的新城区主要是交通枢纽、科教、轻工业区,火车站在这一片;西部的回民区为商业、机械、电力、重工业区;南部的玉泉区为商业、食品工业及手工业区,老城就在这一片;东部的赛罕区为文教、行政、新开发区,自治区政府已迁到这里。
青城览胜
呼和浩特绿化很好,漫步城市,宽阔的柏油马路两旁,垂柳青青,白杨参天。郊外,有一条宽22米,长16里的防风林带。整座城市掩映于万绿丛中,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青城。不少建筑融合蒙古传统元素,如穹隆帐篷顶。
从火车站南下二三里就到了最繁华的商业街中山路。中山路西头连着老城的大北街,东头连着新城东西街(现为新华大街一部分),可谓“一担挑两头”。
老城区一带,古迹名胜最多。首推喇嘛教寺庙大召(蒙语召即寺庙),汉名“无量寺”,俗称“银佛寺”,蒙语“伊克召”。它位于大南街的西侧,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大召是呼和浩特最早的藏传佛教寺庙,因顺义王倡导喇嘛教而建。庙门旁边有著名的大召释迦八塔。大召为三进院落,佛殿内有高2.55米的银铸释迦牟尼像。佛像前有一对金色木雕巨龙,蟠于木柱之上,作双龙戏珠状。殿前汉白玉方形石座上,有明天启七年(1627)一对空心铁狮,昂首仰视,形象别致。银佛、龙雕和铁狮号称是大召寺的三绝。庙内另有山门,过殿、东西配殿及九间楼等建筑。寺外辟有一条古玩街,类似上海城隍庙的老街。
从大召过大南街,是席力图召(席力图为藏语“首席”或“法座”之意),面积5000平方米,比大召还要大。它始建于明代。相传西藏四世达赖曾在此学习经典。清初扩建成五进院落。中轴线上布置牌楼、山门、过殿、经堂、主殿。主殿采用藏式结构,四壁用彩色琉璃砖包镶。平屋顶上的铜铸鎏金宝瓶、法轮、飞龙、祥鹿与朱门彩绘相辉映,富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殿前树立康熙御制平定噶(ga)尔丹纪功碑。东侧有高约15米的双耳白塔一座,为内蒙现存喇嘛塔中第一巨制。席力图召是呼和浩特现存最精美的一座寺庙。
在大南街路东不远,可到五塔寺。寺内耸立着金刚座舍利宝塔,俗称“五塔”,建于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人们仰望它,无不赞叹它建造的精巧。塔为砖石结构,通高16.5米,由塔基、金刚座和顶部五个玲珑宝塔三部分构成。中间塔7层,其余4塔为5层。顶部有塔刹。塔身采用泥塑、浮雕、半立雕、浅雕等手法雕有佛像、人物、花鸟兽等。其中浮雕佛像1500余尊,故又称“千佛塔”。金刚座南面券门上嵌梵、藏、蒙、汉四种文字塔名匾额。在塔后照壁上嵌有蒙古文天文图,全图刻恒星约270座、星数1570颗,是研究天文学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老城北门外十字口上坐落着民族风格的清真大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大批回族居民自新疆迁到呼和浩特,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礼拜寺。大寺坐东朝西,两重院落,由寺门、大殿、讲堂、望月楼和沐浴室组成。后院西北角的望月楼,高33米,是用砖木构筑的六角四层塔楼。顶上为六角攒尖亭,环以栏杆。每当斋月,人们在此望候新月,以决定封、开斋的日期,故称望月楼。教长(伊玛目)也站在此楼唤醒教徒做礼拜,因此也可称作“唤醒楼”或“邦克楼”(做礼拜称作念邦克)。大北街向北延伸的通道路是回民区的主街,已建成伊斯兰风情街。
新城内的古迹首推绥远城将军衙署,位于立交桥下。将军衙署按一品封疆大吏衙署格式营造,占地1.5万余平方米。门前有高大的影壁,门侧立石狮一对。院内厅堂三进,前为大厅,两侧为东西庑堂,大厅后为公廨。后院系将军私邸。
新城西侧坐落着内蒙古博物馆,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中最早建立的博物馆,创办于1957年。大致分为4个主题:一是古生物,二是民族文物,三是历史展厅,四是近现代展。历史展最为精彩,展品从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到蒙古的文物非常丰富。如镇馆之宝匈奴王冠。
从新城向西延长的新华西街上,坐落着乌兰夫公园,原来叫植物园。园内建有乌兰夫纪念馆,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整体布局合理,宏伟壮观。馆内分序厅和8个展室,展示了乌兰夫(1906-1988)光辉的一生。乌兰夫生于土默特左旗塔布村,那里有他的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农家院落。
在铁路以北坐落着清公主府和内蒙赛马场。清公主府为康熙女儿恪靖公主的府第。清朝对蒙古实行怀柔政策,将公主下嫁,留下这座公主府,现辟为市博物馆。内蒙赛马场是亚洲最大的赛马场之一,周长2500米。每年在此举行草原旅游节开幕式,最引人注目得是“三技”,即摔跤、赛马和射箭。旁边的蒙古大营,可品尝烤全羊、扒肉、烤羊腿、奶豆腐、奶皮子、奶茶、马奶酒等蒙族特色餐饮,吃完还可以骑马、欣赏蒙古歌舞表演。这里建有金顶大帐和蒙古铁骑雕像,令人想起成吉思汗的时代。其北的成吉思汗大街辟为蒙古风情街。
要看真正的草原牧区风光要到郊区。古代有名的诗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就是这一带的景色。呼和浩特城郊有不少风光秀丽的草原旅游点,那里芳草萋萋,牛羊遍地,鸟语花香,富有浓郁的塞外风情。最近的是哈达门高原牧场。景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呼市第一家以游牧文化为主题的游览胜地。主体建筑为达林哈尔游牧古城。
民族和睦的象征
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坐落着昭君博物院。从火车站乘坐1路公交车到底,换乘44路终点站下车就到了。入口处昭君的汉白玉雕像亭亭玉立。博物院的主体是昭君墓,为纪念汉初王昭君出塞的著名古迹,也是历史上民族和睦团结的象征。
王昭君是西汉时秭归(今湖北西部)人,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前33)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19岁的汉家姑娘昭君以聪明美丽和非凡的勇气,毅然远嫁入匈奴,来到了大漠草原。墓前耸立着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策马并骑的和亲铜像。
昭君是一个历史上有影响的美女,后人评为四大美女之一,与西施、貂婵、杨贵妃并列。草原上流传着许多关于她的传说。据传是她带来麦种,从此塞外有了庄稼。她将先进的中原文化洒向阴山北麓,大漠南北。
当地人们感谢她给草原带来的欢乐,在她逝世后,就给她修建了一个大墓。墓的封土全用黄土夯筑,夯层至今仍清晰可辨。唐代杜佑《通典》早有昭君墓的记载。
昭君墓是一座高大的土丘,墓的形式与帝王的陵墓相近,高33米,巍峨壮观,在蓝天白云下与天地共存。因为墓表草色常青,素称“青冢”。并以“青冢拥黛”的美名,被列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昭君墓依山傍水,墓园青松垂柳,花草繁茂。沿着曲曲折折的石级,可登上8层楼高的昭君墓顶,墓顶有纪念碑亭。从这里眺望远方,那真是景色如画:阡陌(mo)纵横的渠道良田,青砖红瓦的农家村舍,汨汨流淌的大黑河水,横竖成方的护田林带,交织成极其优美的田园风光。
墓东亭内,有“昭君出塞”、“单于迎亲”、“昭君弹琵琶”等绘画,现已成为人们游览的胜迹。墓园还建有文物陈列馆和碑碣,其中一块石碑上刻有董必武的诗句:“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http://s10/mw690/002W77Eqzy72OQZpunn29&690塞外青城——呼和浩特" TITLE="草原首府
蒙族式建筑
http://s9/mw690/002W77Eqzy72OR1eD9K78&690塞外青城——呼和浩特" TITLE="草原首府
呼市火车站
http://s15/mw690/002W77Eqzy72OR3aaxU1e&690塞外青城——呼和浩特" TITLE="草原首府
大东街
http://s11/mw690/002W77Eqzy72OR4XqoGaa&690塞外青城——呼和浩特" TITLE="草原首府
无量寺
http://s16/mw690/002W77Eqzy72OR6w9jx1f&690塞外青城——呼和浩特" TITLE="草原首府
http://s11/mw690/002W77Eqzy72ORdSfrkda&690塞外青城——呼和浩特" TITLE="草原首府
盛装促旅游
http://s3/mw690/002W77Eqzy72ORfa49Qf2&690塞外青城——呼和浩特" TITLE="草原首府
回民区街景
http://s3/mw690/002W77Eqzy72ORhWliie2&690塞外青城——呼和浩特" TITLE="草原首府
回民中学
http://s16/mw690/002W77Eqzy72ORjTOov0f&690塞外青城——呼和浩特" TITLE="草原首府
http://s4/mw690/002W77Eqzy72ORqxDpN53&690塞外青城——呼和浩特" TITLE="草原首府
金顶大帐
http://s13/mw690/002W77Eqzy72ORs779Gdc&690塞外青城——呼和浩特" TITLE="草原首府
骑兵雕塑
http://s3/mw690/002W77Eqzy72ORthM8qf2&690塞外青城——呼和浩特" TITLE="草原首府
呼市也有好水景
http://s9/mw690/002W77Eqzy72ORuIEBy18&690塞外青城——呼和浩特" TITLE="草原首府
乌兰夫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