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茶》17期:禅宗故里吃茶去 举杯相劝太湖茶——访太湖县农委主任王辉

标签:
房产 |
http://s15/mw690/002W4yaHgy6N8K7SPHEde&690
一、种植加工大户大批涌现
目前全县150亩以上规模生产大户61个,50亩以上茶叶种植大户217户,厂房面积超1000平方米、加工能力30吨以上的加工大户12个。
二、生产加工全部实现机械化
2013年全县共有茶叶加工厂123家,总加工能力2300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新建改建清洁化茶叶加工厂37家,茶叶机械化加工程度不断提高,手工及家庭式作坊生产已经淘汰。
三、社会化服务初具规模
2008年7月成立了县茶叶协会,同时下面10个乡镇成立了分会,目前全县现有茶叶龙头企业20家,其中市级4家。茶叶专业合作社8家。
四、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2008年8月,县政府开始在全县实施茶叶品牌整合,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已基本上实现共打“天华谷尖”和“二祖禅茶”两个品牌。为保护“天华谷尖”及“二祖禅茶”的品质,太湖县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对“天华”牌商标进行了注册保护,建立了较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同时发布了两个产品的省级地方标准和一系列的茶叶生产、加工、管理技术规程。“天华谷尖”和“二祖禅茶”面市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产品荣誉不断,“天华谷尖”在1987、1988年被评为省优名茶,1989年被评为部优名茶。2002年被评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2008年获“安徽省十大品牌茶”称号,2012年被评为安徽名牌产品。“天华谷尖”已通过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认证。“二祖禅茶”获“无公害农产品”称号。“天华”商标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一、加强核心示范基地的建设
建立好示范基地,茶园发展坚持规模化、高标准化、无性系良种化,通过优质高产示范园建立推动全县高标准化茶园建设;示范辐射带动全县茶农茶叶生产科技水平。
二、加速推进清洁化、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新建力度
三、鼓励茶企参与各项认证,提高茶产品质量
做好新发展茶园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基地和产品认证。督促茶企进行QS认证,全县将在产茶乡镇建立茶叶质量安全检测网点,对生产基地(企业)进行监控和不定期抽检,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四、抓好品牌创建,努力提高我县茶叶品牌知名度
五、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实力
龙头企业是茶叶产业化的保证。要培育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国家级、省级、市级茶叶龙头企业。对招商引资进来投资太湖茶叶产业的企业重点扶持,引导企业做好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我县茶产品的附加值,形成龙头企业、现有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促进茶产业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
七、加大太湖县的旅游资源和茶产业联系
建设茶叶观光旅游、休闲、养生、与茶文化的传播馆点(禅茶文化园),把名人、名茶、名湖结合在一起,通过举办产品推介会、书画展、征文赛、摄影大赛、斗茶赛、茶艺表演等增加品牌的内涵,从而使人们对“天华”品牌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八、加大夏秋茶开发的力度,增加茶农经济效益
目前我县茶产业各方面工作进展顺利,但夏秋茶开发仍然是茶叶生产中一个薄弱环节,全县尚有2000吨以上的夏秋茶开发能力,应抓好低档茶的开发工作,扶持太湖县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年生产能力3000吨的精制加工厂一座,以满足低端消费市场需求和填补我县低档茶出口的空白,提高全县茶产业的经济效益。
在扶持政策上。每年县政府安排专项发展资金,重点用于茶树良种推广、标准化茶厂建设、知名品牌打造、龙头企业培育等,更好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面提升茶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现产业增效,茶农增收,品牌打响的目标。
在组织保障上。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各相关单位茶产业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政策措施、协调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发展项目。县农委作为茶产业振兴工作的牵头部门和组织实施单位,配备专门的人员,确立目标责任制,为发展现代茶产业提供组织管理、技术推广保障。
【结束语】
钟灵毓秀的太湖以其底蕴深厚的禅茶文化,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太湖茶,也难怪卓越的佛教领袖赵朴初先生在《咏天华谷尖茶》中写到:“深情细味故乡茶,莫道云踪不忆家。品遍锡兰和宇治,清芬独赏我天华。”
http://s11/mw690/002W4yaHgy6N8K9jmjwca&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