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文言文
(2012-03-19 16:30:35)
标签:
胡适文言文白话文电报文化 |
胡适与文言文
胡适在“五四”时期,提倡白话文,说“文言是半死文学”,“可读而听不懂”。一生以白话文的布道者自居,始终关注白话文的发展和命运,还特意编著了一部《白话文学史》。
记得1934年秋,胡适在北大讲课时又对白话文的优点大加颂扬,这时,有些醉心文言文的同学,听不入耳,心中厌烦,不免萌生了抵触情绪。正当胡适讲得得意时,一位姓魏的同学,突然站起来,声色俱厉地提出抗议道:“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没有丝毫的缺点吗?”胡适冲着他微笑着说:“没有的。”那位同学更加激愤地反驳道:“肯定是有的!白话文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扶扶眼镜透露出沉思的目光,然后柔声细气地解释道:“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件事我复电拒绝。复电是用白话写的,看来也很省字。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胡教授说完这段话后,只听得课堂内“嚓、嚓”的取纸声,顿时整个教室呈现出紧张沉寂的气氛,每个同学都在开动脑筋,认真地编写电文。
十五分钟过后,胡适让同学们自动举手,报告用字数目,然后从中挑选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简练,仅用了12个字。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
“干不了,谢谢。”
胡适又解释说:“干不了”就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之意;“谢谢”既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又暗示拒绝之意。由此看来,语言的精练与否,不在白话与文言的差别。客观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恰当地反映,所谓研究,就是细心琢磨问题的中心所在,恰如其分地选用字词,白话文较文言文是更可省字的。
实际上这是强词夺理的说法。“干不了”并不一定就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之意,也没有说出拒绝的理由,很可能是对工作不满意,或者正在为校长的某个决定而牢骚满腹。“谢谢”也并不表示拒绝,表示拒绝是用“不干了”三个字表示的。如果说“谢谢”也包含着“拒绝”,那么,就出现了重复,这时无论去掉“不干了”还是去掉“谢谢”则此电报都是不圆满的。另外“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一句中的客气、婉转语气,用“不干了,谢谢”是无论如何也表达不出来的。因此胡适先生所举之例没有说服力,只是学生因视其身份而不予计较、不再争论而已。实际上用文言文只用三个字即可:“抱歉,免”。“抱歉”表示客气,“免”表示拒绝。而且,一个“免”字比“不干了”要婉转客气很多,且少用了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