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研究的报告。
(2014-01-01 17:28:21)分类: 课题研究 |
低年级如何培养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的报告
王亚男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作为一名一年级的一线老师在研读新教材中我发现解决问题确实存在许多优点:比如从选材上讲更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可探索性,赋予解决问题新的生命。从题材呈现方式上讲突破了老教材单一的文字叙述,采用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多样化形式,更受孩子们喜欢。另外新教材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和答案的不唯一性更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不少学生(中差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学生读题能力差,往往不能准确的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对来自生活的各种信息不能准确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不够多样、准确,思路不够开阔,等等。
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从事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在新教材解决问题中渗透画图法,有利于提高孩子解决问题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是借助“画图”,把纯文字的解决问题变得直观明了。指导学生如何借助于图画的性质将许多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恰当地借助图画,让数量基于图画“显山露水”。当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图画是过程状态,并不是最终结果。解决问题借助形,但不是依赖形。要让“形”(图形)变为“象”(表象),让眼前的形变为脑中的形,从而从内在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
(1)学生目标
C、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作图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d、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教师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会画图,并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数学是解决问题的科学,即数学的主要功能是解决问题,具体解题时选择解题的方法和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2、在低年级教学中,有哪些解决问题需要“画图”策略进行解决?应怎样渗透给学生?
3、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哪些方法,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帮助理解题意?
6、如何教会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不同问题?
问题解决的过程,会受到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水平、年龄特征、问题的内容、问题的难度、解决问题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的研究以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为载体,力求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学会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问题的感知与理解
2、解题策略的寻求和确定
3、解决问题策略的实施与调整
4、交流、评价与反思
以上还只是我们的初步设想,我们准备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思考、实践、调整、再实践,以求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与能力。
四、操作措施
第一步:借助情景图实物图,感悟“问题”的魅力。
爱“美”是人的天性,新教材中有很多数学问题是以现实生活情境的形式呈现的,很多练习中的解决问题也是用情景图呈现的,这里一幅幅漂亮精美的情景图,实物图,都给孩子视觉上带来“美”的享受,吸引孩子的眼球,这为我开展本课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用这些精美的情景图去换取孩子对解决问题的喜爱,这是我实施本课题走的第一步。
精美的情景图,实物图虽能给孩子视觉上带来享受,但情景图中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都没有十分清晰地告诉学生,因此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前,学生需要经历一个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面对丰富多彩的情景,多元化的信息,我们的孩子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抓就抓很多,面对学生找的信息,如果教师不加理睬,往往会伤孩子的心,也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所以对孩子找到的数学信息都得给予肯定,并且把一些教师认为有用的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觉得自己找到的信息得到肯定,有了用武之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
“欣赏情景图——找数学信息——
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不讲)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如:在教学排队问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案例一】
一、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说话的小朋友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
(3)、有的小朋友被大树挡住了。
二、问题是什么?
一共有多少人?
三、探究新知
1、想一想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
生1:可能是9+5=14只
生2:可能是15只.。
哪一种对呢,有没有一种好的方法让人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个人呢?引导学生用圆片摆一摆的方法来解决。
2、摆一摆
活动要求:1、在这一行圆片中标出“我”。
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活动结束后上台交流展示。教师黑板上示范摆法。
3、画一画
如果我们没有圆片可以摆,也没有其他的东西让我们摆。那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让我们也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来解决。
如果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你想画什么呢?
生说简单图形,师板书。(板书:△○□∕☆)
接下来,大家就从以上图形中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来画一画。
活动要求:
1.给“我”标上记号。
2.画完后检查“我”前面是不是有9人,后面是不是有5人。
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活动结束,找一生黑板上画一画,找几个同学在展台上交流展示。
师课件演示,老师的画法。
4.师小结:通过画图,我们得出这一队共有15人。当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画图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第二步:用画图法,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1、借助画图、实物图帮助读懂题意
2、借助画图,提高问题的分析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有限,线段图不仅能帮助孩子读懂题意,理解题意,还能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明朗,更形象、直观,可见线段图还有帮助孩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像小学低年级的很多解决问题可以用画实物图来解决:有10个小朋友排队做操,从左边数起小红排第5个,从右边数起小红排第几?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画出实物图帮助理解解决问题。( ⊙⊙⊙⊙◎⊙⊙⊙⊙⊙)还有像“比()多()”、“比()少()”的低段解决问题的难点,难在学生一看“比()多()”不加分析 就判断用加法计算,反之则用减法计算。但通过画图,就能避免学生出现这种错误判断。
第三步:学会画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孩子看线段图培养识图能力
新课程中有大量的情景图和实物图,特别是低年级的教材中更是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图为主。以北师大版教材与老教材相比,从时间上看线段图出现比老教材晚,到了四上教学路程问题时才在练习中出现实物图与线段相结合的图形,四下方程问题的教学中才正式出现常规线段图。从数量上讲新教材比老教材出现线段图的频率少的多。所以虽说我的课题面对五年级学生,但学生接触线段图的机会还是很少,许多学生存在不会看线段图问题。我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孩子识图能力:
⑴、
[附案例1]
⑵、
当线段图在孩子面前出现的频率到了一定程度,让孩子说说你看到了哪些信息,是怎样看出来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读懂的?慢慢的学生知道了:在相差关系中短线表示小数,长线表示大数,两线比较多出部分是相差数。还知道实线表示存在,虚线表示不存在等等。
⑶、
“ 看图编题,看图列式”是对孩子读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是对孩子识图能力的一个考验。看图编题让孩子把看到的线段图通过语言完整的表术出来,编成一道道应用题。看图列式是让孩子根据线段图提供的信息列式解决其提出的问题。
2、用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受之于鱼,不如受之于渔。”教孩子解题还不如教孩子解题的方法,用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是老教材解决应用题的有效方法,既然有效,我认为在我们的新课程中还应继续使用。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用线段图解题是本课题的最终目的。那么怎样达到这个目的呢?我是分以下三步走的:
⑴
⑵
⑶、脑中成图阶段,用画图法提高问题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