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
(2012-05-31 03:16:21)
标签:
教育 |
分类: 科学教学 |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
乐清市虹桥镇第五小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3节内容。在对校园生物进行大搜索和做校园生物分布图之后,本节课将这种角度扩大到大的范围,孩子们所熟悉的植物世界,在本节课中着重学习的内容是向植物学家一样,将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植物学家根据植物的形态等特征和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对植物进行分类,但学生们尚未掌握这种能力,在本节课上,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分类方法对常见的几种植物和教材上的植物进行简单分类。同时,对根据植物是否有花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藻类。由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只需知道不开花植物也可以分成不同类别,能区分常见一些植物就可以了,更深层次的学习将在七年级上册中继续学到。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习了很多的植物,通过前面的两节课对校园生物进行了大搜索和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他们对植物,特别是校园里的植物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且在三年级刚开始接触科学时就已经开始学习植物,对于植物,他们有一定的认识。特别是植物当中的一部分,如一些花、水果、蔬菜等。这样一些植物,平时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但是对于不开花的植物,他们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
分类是一种很好的认识周围世界的科学方法,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分类思想,且在其他科目(比如语文、数学)中也有涉及到分类的方法,因此这并不陌生,在本课中再次使用,相信学生能进一步提高其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90%以上知道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2、绝大多数知道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
【过程与方法】
1、
2、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学习,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进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教学重点与策略方法
策略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组内相互帮助,共同努力得出结论;组间比赛,看那一组的分类方法又多,又分正确。
五、教学模式与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抛锚式教学模式。教学程序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效果评价”的教学程序,具体如下:
植物图片欣赏 |
给植物分类 |
观察不开花植物 |
总结 |
制作植物名片 |
图片欣赏导入, 提供先行组织者引发思考 |
确定问题, 小组合作分类 |
了解新的分类方法 |
刺激回忆,及时归纳,理清思路 |
课堂延伸,促进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
分类提升多样性 |
对植物分类有一浅认识 |
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分组。4人一组组成植物分类小组。
教师准备:①课堂所用课件;
②为每个组员准备一张记录单。
七、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1、播放图片欣赏。
教师引导:这是我们身边生存着的那么多种多样的植物,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满生机,更加美丽。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的名称?你能按照顺序说一说吗?
学生活动:欣赏完植物图片之后,按照顺序说说自己还知道的其他常见的植物名称。
(设计意图:图片欣赏导入,提供先行组织者引发学生思考,回忆并按照顺序说说常见的植物,为下面的分类环节做好铺垫。)
(二)给植物分类
过渡:同学们知道那么多植物,真是细心观察的小小植物学家!今天我们就来当小小植物学家,来开一个植物研讨会,给我们周边的这些植物进行分类,比比哪组的专家最出色。
(设计意图:创设研讨会情境,每个人都是分类学家,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增加学生自信感。)
1、出示几种植物的图片(先依次出现,再以缩略图的形式平铺在一张ppt上)
教师引导:这些植物都有什么特点,长在哪里?你能说说吗?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前概念说说对这些植物的认识。
(设计意图:沟通中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为分类做好准备。)
2、植物分组分类
教师分发植物图片后,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选择多种标准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选择多种标准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
3、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对每种分类方法加以肯定,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加强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观察不开花植物
过渡:教师引导或由学生汇报中提升不开花植物和开花植物。
1、
2、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卡,找找生活中的不开花植物。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根据资料卡和生活中的回忆概括出三类不开花植物蕨类、藻类、苔藓类及其代表植物。)
3、小结:
教师引导:各位专家说得都很对,都有各自的道理,可是结果为什么会不同?
学生归纳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四)分类提升多样性
1、植物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
2、林奈----生物分类法的创立者。创立了两界系统(动物界和植物界)
(设计意图:补充课外知识,增加对植物多样性的了解,同时由林奈的两界系统引出多种多样的动物世界,为第4课时做准备)
(五)总结
教师引导: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什么?
学生活动:回忆,及时归纳,总结课堂
(设计意图:在总结时评价课堂效果)
(六)制作植物名片
八、板书设计:
4.3多种多样的植物 |
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
不开花植物:蕨类、藻类、苔藓类 |
本次课堂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体验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将植物进行分类,为达到此目标,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4人一组,为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每位学生除了参与讨论外,都要做记录任务。
不足之出:通过实践,前面“给植物分类”部分节奏快了一些。导致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讲出来的分类标准统一,没有用到多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小组合作的效果没有很好的达到。应该留给学生再多一点的时间让他们去讨论,肯定能自己选出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植物分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