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救措施:速利钙或钙宝+细宝(叶枯唑)或噻菌铜,连喷2-3次,间隔5-7天。
黑腐病是花椰菜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除可危害花椰菜外,还可危害白菜、甘蓝、油菜、芥菜、萝卜等多种十字花科蔬菜。重茬、雨水频繁、偏施氮肥、虫害严重的田块发病重。
一、发病症状
花椰菜黑腐病属细菌侵染所致,是一种流行性病害,典型症状表现在引起维管束坏死变黑,但不腐烂、不发臭。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幼苗出苗前发病不能出土,幼苗出土后发病子叶呈水渍状,逐渐枯死或蔓延至真叶,使真叶的叶脉上出现小黑点斑或细黑条。成株发病多从叶缘和害虫为害的伤口处开始,出现“V“字形的黄褐色枯斑。病斑周围的叶组织呈淡黄色,与正常叶组织界限不明显,有时病菌可沿叶脉向里发展,形成网状黄脉。后叶脉变黑,叶缘出现黑色腐烂状,边缘产生黄晕,并向茎部和根部扩散,使茎部、根部维管束变黑,小花球呈灰黑色干腐状,严重时菜株枯死。此病与软腐病并发时多加速病情的扩展,造成茎及茎基腐烂,严重者植株萎蔫、倾倒。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此病初侵染源是种子或采种株、土壤中的病残体。病菌能在种子和未分解的病残体内越冬,可存活2~3年,经风雨、灌溉水、农事操作及昆虫活动等传播蔓延。种子调运还会造成病害远距离传播。侵入途径主要是从叶缘水孔和害虫为害的伤口处开始。侵入后向上下扩展,造成系统性侵染。在染病的种株上,病菌可从果柄维管束或种脐进入种荚或种皮,使种子带菌。此菌生长适温25~30℃,耐干燥,高温多雨或露水、大雾天气,利于病菌侵入而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多发生。尤其早播,十字花科连作,种植过密,管理粗放,植株徒长,虫害发生严重田块发病重。
三、防治措施:①种子消毒:选择无病害的种子作种,可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或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然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或用链霉素1000倍液浸种后播种;②苗床土消毒:每1平方米苗床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8克、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10克与适量细干土拌匀,先将1/3撒在畦面上,留下2/3播种时用来覆盖种子;③轮作换茬: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进行2-3年的轮作,可减少田间病源;④防治传病害虫:及时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蚜虫、猿叶甲、地蛆等害虫,以免传播病害;⑤加强管理:适时播种,适度蹲苗;雨后及时排水,防止土壤过涝、过旱;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以提高抗病能力;⑥清洁田园:花椰菜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根败叶,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整地晒田,减少菌源;⑦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细宝(20%叶枯唑)600倍液,50%DT500倍液混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或42%加瑞农可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或喹菌酮(有机铜制剂)1200倍防治。也可改用新植霉素、中生霉素、链霉素,或抗生素与苯噻氰、恶醚唑、氯溴异氰尿酸混用防治。重病田视病情发展可适当增加喷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