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资深医务工作者敬业奉献——李玉萍主任医师专访

(2014-07-17 15:13:23)

(2014-07-13 共铸中国心)

http://s15/mw690/002VYpZ5zy6Kw6Xi7zU2e&690

http://s12/mw690/002VYpZ5zy6Kw6XBsq78b&690

http://s4/mw690/002VYpZ5zy6Kw6XUfPdd3&690

http://s13/mw690/002VYpZ5zy6Kw6YdOby2c&690

http://s16/mw690/002VYpZ5zy6Kw6YtTVtdf&690

  2014年7月9日至7月12日,“同心-共铸中国心”红十一团深入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展开免费义诊的公益活动。恰逢当地雨季,澜沧江畔洪波逐流,随处会发生泥石流,塌方,公路断路等突发情况!艰苦的环境,高强度的工作量,却挡不住红十一团的脚步,来自北京多所医疗机构的医疗专家和爱心志愿者正践行着我们的口号“共铸中国心,我们在行动。”

  红十一团团长北京电力医院李玉萍主任医师,在近几天的义诊中,总是在上午完成对专科的门诊看诊后,下午带领着志愿者和其余的主任医师深入下乡入户看诊。蜿蜒的山路挡不住她关心患者急切的心情,虽然每次总是长途跋涉,行进在四周都是峭壁悬崖的山路上,但是李玉萍主任医师仍然坚持冒着危险,每天入户看诊,给大山深处不方便来到义诊点的患者们带去关爱。

  李玉萍主任医师首先在维西傈僳族山寨为当地寨民看病,详细询问了病情,又细心的问起了老乡的起居生活,把免费的治疗药品送到了老汉手中,同时又把携带得爱心包裹送给了乡民。值得一提的是,她还为山寨的孩子们准备了自己特殊的礼物。给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带来了进口的蜡笔,铅笔,彩色笔,书包等学习用品。孩子们拿到这些礼物真的是爱不释手。

  第二天,她又走进巴迪乡的大山深处,虽然遇到拖拉机阻碍车辆前行的路程,但是她坚持步行完成看诊。老汉做梦也没想到,北京的专家能够坚持为他看病,瞬间热泪夺眶而出。之后,李玉萍主任医师又赶路来到了另一户的患者的家中,在患者昏暗的房间内,她坐在小板凳上开始问诊。她说:“自己从医将近三十年,虽然说当医生很累,但是因为热爱,所以一刻也不愿停歇。”在李玉萍看来,能够治好一个病人,哪怕只是将正确的医疗意识告诉当地的患者,她都觉得无比欣慰,全然不畏一天艰难辛苦地赶路。在她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医务工作者最高贵的品质。

  12日,李玉萍主任医师连续第三天深入大山深处巡诊,在庞克军和邢岩主任的配合下,接连走访了六户人家。其中有一幕让人记忆犹新,碰到一例胃部不适患者,但是由于之前没有想到会碰到这样的病例。随行团队并没有配备相关的药物,她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后,回到车上,将自己随身携带的药物全部送给了这位患者,而这些药是她自己携带防止自己胃部不适的药。这种牺牲小我,成就患者的精神真的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动,也成就了一个资深的医务工作者从患者本身出发的品质。一个一个,终于看完了六个患者,时间已经比预定时间又晚了2小时,她这才终于拖着疲惫的身子离开。

  通过几天的义诊,李玉萍主任医师总结道,当地有很多地方病,如胆道疾病、胃肠疾病等,还是由于医疗观念不强,不愿意去医院就诊导致得加重。在离开巴迪乡卫生院时特意嘱咐当地的刘院长,一定要加强对于医疗观念意识的加强,定期开展一些讲座,还留下了电话,并说自己愿意在退休之后回到这里为当地的村民免费就诊。

  从李玉萍主任医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医务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她让我们知道对每一位患者,必须捧出一颗真诚的心,伸出一双温暖的手,时刻将他们的安危放在心中。我想,或许她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坚持就是一种信念。宁愿自己寝食不安,也要看着患者的每一步病情转归变化,一定坚守,永不言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