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大年:拒绝“节日病”

(2013-03-28 16:03:41)
标签:

健康

(作者:赵宝明 陈士轩 牛红霞 董静)

专家介绍:

赵宝明 北京电力医院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外科和临床教学工作,1989-1991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心肺血管疾病中心安贞医院胸外科学习,现任北京丰台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http://hospital.nc.sgcc.com.cn/u/cms/www/201301/211053240cif.jpg

 

陈士轩 北京电力医院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原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曾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进修学习。从事内科临床及急救工作20余年。承担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擅长各种急、危、重症的综合救治,尤其擅长急性中毒病人的抢救。

http://hospital.nc.sgcc.com.cn/u/cms/www/201301/21105408bh64.jpg

 

牛红霞 河北医科大学心血管专业硕士,曾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近20年,现在我院急诊内科工作。擅长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呼吸衰竭等内科危重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董静 北京电力医院健康管理部 副主任医师

http://hospital.nc.sgcc.com.cn/u/cms/www/201303/11084738x4i4.jpg

 

  过年,意味着辞旧迎新,人人都想在新年里讨个好彩头,象征来年平安如意。

  但是,这样一个本应热闹开心的时刻,往往也是疾病入侵的时刻。突变的生活节奏、频仍的交际应酬、波动的心理状态,都会成为身体的敌人,这也是“节日病”令人头疼之处。

  防患于未然。让我们一起看看,怎样才能捍卫健康,拒绝“节日病”,平安开心过大年。

  巧妙应对酒席

  饮酒过程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酒精兴奋大脑皮层,往往表现为兴奋、胡言乱语等;再喝多一点就进入了第二阶段,酒精开始抑制皮层下中枢、小脑等,多表现为意识模糊、走路不稳,难以掌握平衡,极易发生摔倒摔伤意外;如果继续喝,过量的酒精开始抑制脑干中枢,饮酒者呼吸减慢、血压降低,甚至出现昏迷。

  每年春节前后,医院急诊科都会接诊比平时多数倍的因饮酒而引发急症的患者。急诊外科主要是醉酒引起的外伤、冻伤、交通事故和因暴饮暴食、酗酒诱发的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急诊内科主要为急性酒精中毒,轻者恶心呕吐,重者昏睡昏迷甚至抑制呼吸、危及生命。

  酒席之上,要掌握一点技巧,才算“会喝酒”——

  切忌空腹饮酒。饮酒前先喝一杯牛奶,吃几片面包或馒头,可防止刺激胃黏膜,同时也减缓酒精吸收的速度。

  喝白酒时要多喝白开水,喝啤酒时要勤上厕所,喝烈酒时最好加冰块,以利于酒精尽快排出体外。

  喝酒不宜过快过猛,应慢慢喝,让身体有时间分解体内的乙醇。

  喝酒时多吃绿叶蔬菜和豆制品,其中的抗氧化剂、维生素和卵磷脂可保护肝脏。

  喝高了,找个借口尽早去卫生间催吐,以减少酒精吸收。去急诊就诊,大夫首先也是这招!

  多饮用果汁、淡茶、白开水利尿排毒,浓茶、咖啡、醋更易导致胃黏膜出血!

  最重要的一条,用你的智慧和幽默化解局面,尽量少喝!

  把握美食节奏

  根据医学专家的经验和卫生统计数据,每年节假日是各种消化系统急症的高发期。常见的消化道急症是急性胃肠炎、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酒精中毒。

  如何预防消化系统急症?一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注意饮食,起居规律,平时注意煅炼身体,慢性病患者要遵从医嘱,坚持治疗和养生相结合。二是外出旅行要合理安排行程,注意休息,减少吸烟和饮酒,饮食荤素搭配合理、科学,不食用变质、已过保质期的食物。三要饮酒适量,减少高热量、油腻食物的摄入,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四是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独居者特别是老年人要及时与朋友联系或者联系120急救中心及时就诊。五要节日后期及时安排返程,提前休整,防止“节日疲劳综合症”。

  高危人群尤谨慎

  作为高危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预防。

  一要节制饮食。坚持低盐饮食,食用钾、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及奶类,荤素搭配、粗细搭配。

  二要限制饮酒。葡萄酒限在100毫升以内,高度白酒限制在25毫升以内,啤酒限制在300毫升以内。

  三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兴奋、紧张,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遇事不要激动,不要发怒或与人争吵。

  四要劳逸结合,保持常态。要注意保持平时的生活节奏,起居有时,劳逸结合,不宜频繁和长时间地接待客人,看电视时间不宜太长,打扑克、搓麻将要有所节制,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如有问题,要及时就医。有些病人特别是老年人,已经有了先兆症状,如胸闷、胸痛、头晕、气短、心悸等,害怕就医影响节日气氛,不及时就医,往往导致病情加重。

  为孤独寻找出口

  当别人和久违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当别人在游历山川美景,很多电网员工还要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守卫着静静的变电站和调度台,轮值在营业厅和呼叫台。这时,孤独感会悄然袭来。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心理依恋的需求。心理依恋包括了两性之间性心理依恋、血缘的亲密依恋、社会中人与人相互支持和认同的社会心理依恋。其中,血缘的心理依恋最为原始。远在他乡的游子,大多数时间都是理性地压抑着内心的这种需求,越压抑反而会越想家,春节能够与家人团聚,就是对心理依恋最好的满足。一旦这个需求得不到满足,自己又不能很好地调节时,孤独的“心”就会生病。

  怎样才能摆脱孤独感对我们的不良影响呢?

  第一是好心态。好心态往往是获得良好情绪体验的最佳方法。春节无法回家过年,就多想想它的好处,比如可以不用费劲买火车票,不用费心给大家选择礼物,可以省一大笔钱,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好好表现,展示自己的价值,可以有更多的补休和补助等等。这样想来,心理就会平衡许多。

  第二是转移法。做一个短期的小计划,注意劳逸结合,把工作、娱乐、读书各种活动的时间安排好,让春节假期丰富起来,让自己无暇胡思乱想,转移对孤独感的注意力,孤独感也就无机可乘了。

  第三是疏导法。随着电话、QQ、视频的普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朋友亲人进行沟通交流,将空间距离拉近,把压抑的思念情感表达出来。或是和同事、老乡聚在一起,唱唱歌,聊聊天,说说家乡话,尝尝家乡菜,都可以适度缓解想家情绪。

  第四是把握好现在。不管是工作还是娱乐,专注于眼下要做的事情。工作时,就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工作上,好好体会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价值感。娱乐时就全身心地去享受,体会娱乐带来的放松感,愉悦感,让孤独感远离我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