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摸着石头过了河--浅谈1-2岁亲子英文阅读方法

(2014-02-01 19:33:59)
标签:

亲子

阅读方法

英文

分类: 亲子阅读
    1-2岁分级读物的介绍告一段落,今天记录一下这个阶段我为他读分级小书的方法。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过,刚开始读是一句英文一句中文解释,并不单独做单词方面的解释或指读。我发现他能接受这种方式,就沿用了这个方法。阅读的量从每天一本书慢慢加到一天2-3本,这样过了一个月后,我基本上形成了以6-7天为一个周期的读书模式,即一本书每天读一次,连续重复读6-7天后,我将它收回书架,换一本新的。我认为6-7天的重复,他应该能掌握了,如果周期太长,他会失去兴趣,太短,我又怕印象不够深刻(这里说明一下,中文绘本的阅读要随意很多,没有这种周期限定,毕竟母语嘛!)。当然,这期间每天的量还在慢慢加,平均7-8本一天(每周),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达到15本左右(到26个月时我注意到7天的周期有点长了,有些书3天后他就不要再读,而且量也渐渐回到7-8本,这个问题容后再表)。
    而我读书的方式也因为单词量的增多悄悄发生了变化。比如说一个句子:Little bear likes the kite.一遍英文一遍中文后,我还会指着图上的风筝读一遍“风筝”(不知当时我为什么只说了遍中文,没有说英文,也许疏忽了,反正很长时间自己都没觉得有何不妥),前三天是这样读,后两天将单词中文指读省略,最后两天只读英文。
    这种方式开始后,我一直观察他的变化,他从能说点英文单词到渐渐会整句背诵,慢慢进步着,所以我一直很放心。直到去年9月份,22个月左右,读书差不过8个月,我忽然突发奇想要考考他的单词量。当时我是这样考的:
    我:月亮怎么说?
    儿子:moon
    我:飞机怎么说?
    儿子:plane
    我:鸭子怎么说?
    儿子:???
    我:Too high里面鸭子怎么说的?是不是“too high ,said the --
    儿子马上接口:duck!
    我:妈妈怎么说?
    儿子:???
    我又引导:Go and get it里面说 go and get the dog, said --
    儿子马上接口:mum!
    类似考了很多,有些很快就说出来了,有些要提示半个音,有些就算提示半个音也不行,一定要提醒句子才行。之后我自己总结了一下,觉得很快答出来的和需要提示一下能说对的都属于高频词,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方面。而一定要放到句子中才能答上来这种情况,属于中英文对不上,这时才发现我单词指读时只说了中文忽略了英文,我总结到最后认为要改进读书方式,将单词的中英文对应重视起来。
    但当时的这段心得总结被朋友一下子否决了,她还介绍了一些理论,认为用不着局限于单词的中英文对应,能记住单词的英文就够了,对培养英文思维更有帮助。于是我听了网上安妮鲜花的一本书,重新反思后,我觉得要培养英文思维,就要尽可能在读英文时,剔除中文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母语中文的环境下。
    所以后来我选了一本难度适中的新书(有几个新单词,句型每页都不重复,但都是以前听到过的句型),读时省去了中文解释和单词指读,全英文的朗读小朋友没有一点不适应和不理解,反而听得很入迷,并且要求一连讲好几遍。
    这个测试让我推翻了自己之前的总结。恰好不久后一天,看到朋友网上的一段话,我茅塞顿开!原文记不住,大体意思这样:她孩子去上的英文培训中心的外教每次让小朋友“line up"时,总有小一点的孩子听不懂,不知所措,中国助理就会去拉听不懂的孩子排好队,外教赶忙制止,并且说:“It will happen one day!"
    的确是非常令人感动的话!与他相比,我之前的考核及总结真的是多么急功近利啊!小朋友理解力的发育我们是可以等的,母语的习得也是可以等的,为什么第二语言的习得就没耐心等了呢?真惭愧!
    随后我将读书方法调整为根据难度决定要不要给一遍中文解释以及单词的英文指读,周期仍为一周左右。这样灵活度更高了,儿子也没有任何不适应,这样一直读到最近26个月。
    回顾从亲子英文启蒙到现在,儿子最开始是能说出一些英文单词,比如指着门说door。随着语言中枢的发育和听力输入的增多,他渐渐能无意识地背诵一些句子了。从单词到句子的过程非常缓慢,经过了好几个月吧!接着从无意识背诵开始转向根据语境有意识地说,比如他想要出门,便会冲着门喊:“Huff!I'm off!" 看到我煮馄饨没盖锅盖,便会说:“Put the lid on!" 不过,这些都是背诵书中原有的句子,直到最近有一天,他玩着一直藤编小篮子,随后扣在头上说:“I had a hat!" “*** had a hat!"是书上的句子,但I had a hat作为完整的句子确实没直接听到过,属于他自己造的,虽然他只是将主语换成了I,且时态也不对,但对于从未将“I”单独解释过 “我”的我来说,已经很安慰了。这说明,即使不中英对应解释单词,孩子句子听多了,总会明白的,听明白了,总有一自己会运用。就像前面说到的锅盖,其实书中只出现过搅拌机盖子lid,茶杯盖lid,从未出现过锅盖。他自己听懂了,有了语境时就大胆用了,不像我们大人还要考虑半天锅盖是不是也叫lid? 
    有这些进步,说明之前的阅读方法大体适合我儿子。不过最近,结合中文阅读对他语言表达的一些影响,我又开始考虑是否可以尝试更少的中文解释?
    我们同步做的中文阅读的语言难度和故事复杂性远超英文分级书,其中有很多新词、成语我读时都不解释,他是根据故事和语境自己理解消化的,随后碰到类似的语境就用了。很多亲子阅读做得好的孩子都有类似的情况。所以我在想,既然中文能做到,英文也应该可以的。再说我们已经有400多本分级书做基础,阅读方法上应该可以做些突破性尝试。于是我选了一本Five little monkeys的合集做试读,具体情况本文写来有些跑题了,还是在记录2岁后亲子英文阅读的文章中再说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