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国崇迪第一庙—Wat Rakhang(瓦拉康寺)百年崇迪!

(2013-09-22 15:11:15)

泰国的崇迪佛牌,可以说是〝佛牌之王〞,也被美誉为〝保命佛牌〞 或许因为平安保命才是最根本,因此崇迪佛牌可谓是泰国佛牌的首要主流,也是信众及收藏家们的首选!崇迪佛牌亦是泰国五古佛牌之一,且崇迪佛可以说是代表佛陀、阿罗汉及众尊者

泰文(Somdej)一词,J字母不发音,一般通译音为:崇迪在泰国关于崇迪之意,有好几种解释:为陛下、阁下、殿下、尊者,或一种佛牌23XX年崇迪多制作后放入JD塔中,2415年崇迪多逝世后瓦拉康为了感念前来上香的信众,特地将佛塔打开取出一些崇迪送给信众。

http://s10/mw690/a0352addtx6CQKuji6l59&690Rakhang(瓦拉康寺)百年崇迪!" TITLE="泰国崇迪第一庙—Wat Rakhang(瓦拉康寺)百年崇迪!" />

http://s9/mw690/a0352addtx6CQMtHhi018&690Rakhang(瓦拉康寺)百年崇迪!" TITLE="泰国崇迪第一庙—Wat Rakhang(瓦拉康寺)百年崇迪!" />
http://s12/mw690/a0352addtx6CQMtL427eb&690Rakhang(瓦拉康寺)百年崇迪!" TITLE="泰国崇迪第一庙—Wat Rakhang(瓦拉康寺)百年崇迪!" />
http://s2/mw690/a0352addtx6CQMtOuw981&690Rakhang(瓦拉康寺)百年崇迪!" TITLE="泰国崇迪第一庙—Wat Rakhang(瓦拉康寺)百年崇迪!" />

以历史角度而言最早的崇迪佛牌,大约佛历2382年左右,,由曼谷瓦拉康寺的崇迪多(译音)崇迪帕布达詹多朋朗习(意即崇迪多(或称阿詹多、亚赞多) 高僧)大师所创做。据说一天崇迪大师正在禅定,听到其师父的声音说:〝明天日出很特别,早起到海边看日出吧!〞天还未亮大师就跑到海边去了,说也奇怪当时天还未亮,但东边却已缓缓的发出了一道白光,先足尖角,慢慢才看到圆顶,然后是头部白光佛身,最后是整尊最完美沉玛地禅定佛像,呈现在东边海面上。佛身下有三层法座,代表佛、法、僧三宝之园满之法相,拍不他赞多大师高兴的流下眼泪,大声祈祷说:「谢谢师傅的恩赐,这尊先太阳而起佛像,一定会带给人类幸福平安!我会把他赐给每一个人,凡佩带或供奉者都会事事顺心!广结人缘,使财源跟幸福不尽;奉师傅之命弟子三拜。」扣拜完毕,拍不他赞多大师把出现在海上的佛祖牢记在心里,太阳也渐渐升起来了。

这样崇迪多大师便开始制作崇迪佛,而制作崇迪佛的材料为巴塔芒圣粉(边画佛边持诵几种特殊的经文咒语,画完所擦下来的粉末)外,还有用米饭、圣土、香蕉、石灰、百花粉以及种种剩余的食物、和尚剃度的头发等;再用桐油拌匀而成。制作完成后,再请各大名寺高僧、贵人等为这尊佛像加持、做大法会祝福颂经,后在分发给来佛寺结缘的信徒。凡拿到崇迪多亲制崇迪之人,据传说:后来无不飞黄腾达!所以也造就如今瓦拉康崇迪价值连城原因。由于这佛牌灵验与完美造型,得到当时皇帝特封这尊佛像为崇迪佛牌,崇迪多也被封为当时泰国第一位崇迪大和尚。崇迪是在佛教地位最崇高意思!由此可见崇迪佛牌是多幺受当时人们的崇敬

崇迪佛能保人平安、避邪、挡危险、助人缘、事事顺利。据说佩带崇迪佛者,只要心存善心,必得事事顺利,事事如意,受天神护法保佑!崇迪佛没有面相,初时,法坐多为三层代表天地人三界、亦有五层、七层或九层,近六七十年更有十一层、十三层之多。基本上崇迪佛牌有五种形式:一是大型崇迪佛牌、二是塔型崇迪佛牌、三是莲蕊型式崇迪佛牌、四是tansem崇迪佛牌、五是护佛型崇迪佛牌(俗称菩提叶崇迪)。据说瓦拉康崇迪佛牌的佛法无边,保平安是其特色。

在这一百几年,崇迪佛的神迹多至数之不尽,例如曾经有人从高处失足跌下,但他佩带了崇迪佛,身体没有受伤;又例,有一个人佩带了崇迪佛,驾驶汽车发生交通意外,汽车接近完全破烂,但人竟没有受伤诸如此类真的数之不尽

小铺全部的佛牌都由老板亲自去泰国大庙恭请,出庙前已作开光加持,2013年8月由龙婆庞师傅再次念经加持,百分百正牌!拒绝阴牌!!!小铺地址:东莞市石龙镇沙头角誉华商业街A29号(即石龙镇沙头角新维村牌坊直下麦当劳甜品站转右30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屈玛哈塔古寺
后一篇:2013年09月26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