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2016-06-19 15:36:29)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安娜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09—1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计算邮政资费的方法,知道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探究确定邮资、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设计邮票面值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
体会分段函数的思想,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分段”的思想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前小调查
师:课前,大家已经做了一个小调查,谁愿意分享一下你了解的关于邮票的知识?
(生分享)
谢谢大家的分享,刚才有同学提到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
这就是黑便士,这是我国最早的邮票——大龙票。
3、欣赏邮票
有句俗语“一封家书抵万金”,在过去,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们常常通过寄信来传递信息。随着电子邮件的普及,寄信的人少了,邮票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减少,不过由于邮票的设计精美,又蕴含了丰富的知识,许多人都喜欢收集邮票。
(1)欣赏学生收集的邮票。
(2)通过邮票介绍数学家
4、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问题驱动,自主探究
仔细观察两个信封,这两封信分别是从哪里寄往哪里?
质量老师也帮你们称了一下(PPT:一封不足20克,一封45克)
现在目的地和质量都很清楚了,那该贴多少钱的邮票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家邮政部门是怎么规定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PPT出示“信函邮资规定”)。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自然地引出邮政资费表。这样学生观察邮政资费表时目的明确,实效性强。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首重”“续重”“本埠”“外埠”“计费单位”和“资费标准”的意义。)
①对于表格中的内容,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③首重100克是什么意思?续重呢?
关于首重和续重,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吗?
④首重和续重的收费标准一样吗?是怎么收费的?
⑤用线段图表示
这就是本埠信件的收费标准,同学们可以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外埠信件的收费标准吗?
学生画线段图,PPT展示核对。
①第一封信是本埠信件,不足20克按20克计算,所以只用贴一枚80分的邮票就好了。
②第二封信寄往外地,每20克需要支付邮资1.2元,45克比2个20克还多5克,这多的5克也要按20克算,所以是3个计费单位,要支付3个1.2元,也就是3.6元。
那该怎么贴邮票呢?
(设计意图:由学生先自主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用课件出示问题,演示计费标准线段图,增强学生对“首重”“续重”“本埠”“外埠”等意义的理解。
4、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1)了解邮政部门对贴邮票张数的规定。
关于这点,我们先来看几张照片,从照片里可以看出,邮局的工作人员非常忙碌,为了提高效率,有这样一个规定——
为了加快邮件的检索速度,邮局对信函的邮票张数有一些规定:如果不超过100克的信件,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
那刚才那封信可以贴一张1.2元和3张80分
2)引导猜想:
究竟够不够呢?我们亲自动手试一试。
①填表
②小组活动:贴邮票
表格已经有了,下面我们开始动手贴邮票,请大家先看活动要求:
小组活动:贴邮票
每组4封信件,根据信封上的目的地和质量计算邮资,并贴上邮票。
①所帖邮票的面值正好等于邮费,不能多贴;
②不超过100克的信件,每封信最多能贴3张邮票;
信件和邮票都在学具袋中,请组长取出来,然后开始小组活动,注意音乐一停,活动结束,看看哪个组的速度最快,开始。
追问:现在想一想0.8元和1.2元的邮票为什么不能满足4.0元,4.8元与6.0元?
师:看来我们还需要一张新面值的邮票,跟0.8元和1.2元两种面值的邮票搭配,下面就进入“设计PK赛”。
(3)设计邮票:
根据学生反馈,完成下表。
信函质量 |
1~20克 |
21~40克 |
41~60克 |
61~80克 |
81~100克 |
本埠资费 |
0.80元 |
||||
80分枚数 |
1 |
||||
1.2元枚数 |
0 |
信函质量 |
1~20克 |
21~40克 |
41~60克 |
61~80克 |
81~100克 |
本埠资费 |
0.80元 |
||||
80分枚数 |
1 |
||||
1.2元枚数 |
0 |
信函质量 |
1~20克 |
21~40克 |
41~60克 |
61~80克 |
81~100克 |
本埠资费 |
0.80元 |
|
|
|
|
80分枚数 |
1 |
|
|
|
|
1.2元枚数 |
0 |
|
|
|
|
|
|||||
外埠资费 |
1.20元 |
|
|
|
|
80分枚数 |
0 |
|
|
|
|
1.2元枚数 |
1 |
|
|
|
|
小组汇报:增加的邮票面值可以是2.00元、2.40元或4.00元。
三、拓展应用,深化巩固
①小结
师:同学们考虑得很全面,设计出了满足需要的第三枚邮票。回顾刚才的学习,其实我们是在寻找一个数与1.2和0.8进行搭配,组合出一些不同的结果。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大家熟悉的人民币。只需要10元,20元,50元3种面值的人民币,就可以在不超过3张的情况下,组合出10~100元所有的整十元的面值。
②拓展
刚才一直在寄信,这一封是老师收到的信,付了5.20元的邮费,猜一猜,它的重量可能是多少克?最重多少克?最轻呢?
那5.20元该怎么贴邮票呢?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课后探讨一下。
、至于这样的计费方式,我们称为分段计费。
四、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分段计费?
(课件出示:生活中其他分段收费的问题)
水电费、个人所得税、打的等。
节水教育
五、课堂回顾,小结收获
1、总结:谁能说说,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
3、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