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2016-06-19 15:36:29)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安娜  香洲区前山小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09110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计算邮政资费的方法,知道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探究确定邮资、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设计邮票面值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

体会分段函数的思想,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分段”的思想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前小调查

师:课前,大家已经做了一个小调查,谁愿意分享一下你了解的关于邮票的知识?

(生分享)

 2、邮票的历史

谢谢大家的分享,刚才有同学提到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

这就是黑便士,这是我国最早的邮票——大龙票。

3、欣赏邮票

有句俗语“一封家书抵万金”,在过去,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们常常通过寄信来传递信息。随着电子邮件的普及,寄信的人少了,邮票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减少,不过由于邮票的设计精美,又蕴含了丰富的知识,许多人都喜欢收集邮票。

1)欣赏学生收集的邮票。

2)通过邮票介绍数学家

4、揭示课题
    这些邮票,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印有不同的图案,但是跟其他邮票一样,都可以用来在寄信时支付邮资。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就跟支付邮资有关。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问题驱动,自主探究

 1、理解确定邮资的两大因素。

  现在老师手里有2封信,想寄出去,大家看还需要做什么?(贴邮票)

   那该贴多少钱的邮票呢?

 想想看,要贴多少钱的邮票和什么有关?

 (生思考,讨论,发言)

   我们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吗?

 (板书:确定邮资:目的地、质量)

 2、明确邮政资费标准

仔细观察两个信封,这两封信分别是从哪里寄往哪里?

质量老师也帮你们称了一下(PPT:一封不足20克,一封45克)

现在目的地和质量都很清楚了,那该贴多少钱的邮票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家邮政部门是怎么规定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PPT出示“信函邮资规定”)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自然地引出邮政资费表。这样学生观察邮政资费表时目的明确,实效性强。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首重”“续重”“本埠”“外埠”“计费单位”和“资费标准”的意义。)

对于表格中的内容,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谁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本埠?什么是外埠?

  这两封信哪封是本埠?哪封是外埠?

首重100克是什么意思?续重呢?

关于首重和续重,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吗?

首重和续重的收费标准一样吗?是怎么收费的?



用线段图表示

这就是本埠信件的收费标准,同学们可以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外埠信件的收费标准吗?

学生画线段图,PPT展示核对。

 3、计算邮资

 师:现在请大家帮我算算,这两封信到底该付多少邮资呢?

第一封信是本埠信件,不足20克按20克计算,所以只用贴一枚80分的邮票就好了。

第二封信寄往外地,每20克需要支付邮资1.2元,45克比220克还多5克,这多的5克也要按20克算,所以是3个计费单位,要支付31.2元,也就是3.6元。



那该怎么贴邮票呢?

 追问:如果在1.2元的基础上,加贴380分的可以吗?

(设计意图:由学生先自主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用课件出示问题,演示计费标准线段图,增强学生对“首重”“续重”“本埠”“外埠”等意义的理解。

4、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1)了解邮政部门对贴邮票张数的规定。

关于这点,我们先来看几张照片,从照片里可以看出,邮局的工作人员非常忙碌,为了提高效率,有这样一个规定——

为了加快邮件的检索速度,邮局对信函的邮票张数有一些规定:如果不超过100克的信件,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

那刚才那封信可以贴一张1.2元和380

2)引导猜想:

 下面我们来猜想一下,既然邮寄不超过100克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枚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学生猜,发言)

究竟够不够呢?我们亲自动手试一试。

①填表

②小组活动:贴邮票

表格已经有了,下面我们开始动手贴邮票,请大家先看活动要求:

小组活动:贴邮票

每组4封信件,根据信封上的目的地和质量计算邮资,并贴上邮票。

①所帖邮票的面值正好等于邮费,不能多贴;

②不超过100克的信件,每封信最多能贴3张邮票;

信件和邮票都在学具袋中,请组长取出来,然后开始小组活动,注意音乐一停,活动结束,看看哪个组的速度最快,开始。

追问:现在想一想0.8元和1.2元的邮票为什么不能满足4.0元,4.8元与6.0元?

师:看来我们还需要一张新面值的邮票,跟0.8元和1.2元两种面值的邮票搭配,下面就进入“设计PK赛”。

3)设计邮票:

根据学生反馈,完成下表。





























信函质量



1~20克



21~40克



41~60克



61~80克



81~100克



本埠资费



0.80元











80分枚数



1











1.2元枚数



0








 





























信函质量



1~20克



21~40克



41~60克



61~80克



81~100克



本埠资费



0.80元











80分枚数



1











1.2元枚数



0







 





 
 
 
 
 
 


 
 
 
 
 
 


 
 
 
 
 
 


 
 
 
 
 
 


 


 
 
 
 
 
 


 
 
 
 
 
 


 
 
 
 
 
 


 

信函质量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本埠资费


 

 

0.80


 

 

 


 

 

 


 

 

 


 

 

 


 

 

80分枚数


 

 

1


 

 

 


 

 

 


 

 

 


 

 

 


 

 

1.2元枚数


 

 

0


 

 

 


 

 

 


 

 

 


 

 

 


 

 

 


 

 

外埠资费


 

 

1.20


 

 

 


 

 

 


 

 

 


 

 

 


 

 

80分枚数


 

 

0


 

 

 


 

 

 


 

 

 


 

 

 


 

 

1.2元枚数


 

 

1


 

 

 


 

 

 


 

 

 


 

 

 


 

 有想法了吗?增加2.0元的邮票后,4.0元怎么解决?4.8元呢?6.0元呢?

小组汇报:增加的邮票面值可以是2.00元、2.40元或4.00元。

三、拓展应用,深化巩固

①小结

师:同学们考虑得很全面,设计出了满足需要的第三枚邮票。回顾刚才的学习,其实我们是在寻找一个数与1.20.8进行搭配,组合出一些不同的结果。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大家熟悉的人民币。只需要10元,20元,503种面值的人民币,就可以在不超过3张的情况下,组合出10~100元所有的整十元的面值。

②拓展

刚才一直在寄信,这一封是老师收到的信,付了5.20元的邮费,猜一猜,它的重量可能是多少克?最重多少克?最轻呢?

5.20元该怎么贴邮票呢?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课后探讨一下。
至于这样的计费方式,我们称为分段计费。

四、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分段计费?

(课件出示:生活中其他分段收费的问题)

水电费、个人所得税、打的等。

节水教育                                                               

五、课堂回顾,小结收获

1、总结:谁能说说,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

3、小调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