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论食品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14-09-10 21:18:05)
标签:

股票

食品

冷链

物流

供应链

简论食品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郭永强

【陕西铜川食品公司 陕西铜川   727000】

一、我国内食品物流的特点和现状

什么是食品物流,食品物流通常是指食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地域的改变,即从某一地到另一地的流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的食品生产与消费需求不平衡,它的范围将非常广泛,包括食品运输、常温或冷藏储存、商超配送、装卸搬运、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有机结合。

食品物流相对于其他行业物流而言,目前的现状不容乐观:

1.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鲜活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没有形成连贯成型的冷链物流。非冷藏状态下的散装鲜活产品物流,在运输、分销和零售的多次装卸搬运中增加了二次污染的机会,降低了产品的新鲜度,降低了产品质量。  
2.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化运作   
我国连锁企业生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3.生鲜食品物流设施落后,配送成本   
我国冷链物流的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大量损耗,物流费用高,易出现安全隐患。用户较少的地方设施不足,无法保证冷链物流的全程温度控制,商品质量难以保障。
4.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低 运输易腐货物不同于普通货物, 想要有效运作冷藏物流, 达 到最佳保存货物的目的, 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冷藏物流链, 严 格温度控制和包装, 在转移和放置易腐货物时, 不应暴露在空气 中, 亦不应承受温度转变的环境, 这些都需有构造精良的冷藏运 输装备和专业的运输管理机制, 才能有效完成货物的保鲜质量和运输的经济效益。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 服务网络和信息系 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 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5、行业缺乏相关立法和标准

     由于冷链物流的发展时间尚短,我国严重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食物冷链过程中的行为标准都没有明确的、具有法律效应的规范。如原料生产基地标准、加工标准、存储标准、运输标准、销售标准和标签标准等等。与之相对应的加拿大,其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就是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健全的检查和监督机构。而我国的食品监督局没有专门对食品冷链的监督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对市场的违法犯罪的控制力度不强。

二、        食品物流业的改进目标:

食品物流涉及产品种植、原料运输、食品加工生产、运输配送等多个环节,而流通中的每个环节都 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因 此,要解决我国食品物流的安全管理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建立统一的物流战略框架,即从农产品 种植、原料运输,到食品加工生产,运往配送中心和零售商,直至被消费者消费的全过程建立供应 链物流安全管理模式。

      1、需要从生产环节建立组织化的生产体系。食品供应链是由农业、食品加工业、批发零售业以 及物流配送企业等相关企业组成的供应网络,这些环节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因此,必须建立食品 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才能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我国的分散个体农业经营 模式使得食品从原料生产环节就陷入标准混乱的境地。作为特殊的生产体系,食品生产必须从社会 化大生产的角度去规范管理,首先要对农业分散化的经营模式进行规模化整合,一方面针对平原等 土地统筹相对便利的地区开展种植园区统筹建设,发展规模化农业,建立农协组织,从生产资料采 购到销售实施全程服务和质量监控;其次,对于不利于发展规模化农业的山地、丘陵等地区,要通 过农协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分散种植,统一调度,发挥组织规模化优势,如此便可对食品供应链 上游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2、建立健全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新鲜度是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保证食品尤其是生鲜食品保 质保量从生产地运往消费地,必须借助于食品冷链物流系统的支持。针对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系 统出现的问题,首先应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既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也不可忽视产地加工 型冷库建设,尤其要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发挥冷链的规模效应。农产品保鲜加工是农业生产的延 续,更是农产品与现代流通体系接轨的关键环节。我国农业分散化特征明显,因此必须发挥农业协作化组 织的资源整合作用,加强产地加工型冷库的建设。

     3、建立食品供应链的追溯制度。食品物流的安全管理离不开信息一体化,由于食品供应链涉及 面广,环节众多,因此必须依赖于相关物流安全管理软件的应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如强制要求 执行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HACCP),加强食品物流安全监管力度;在食品物流应用中,从 生产环节开始便给每一件产品贴上独一无二的识别标签,有效解决食品物流领域各项业务过程的控 制与追踪问题。一旦发现质量安全问题,便可根据标签进行追踪,找到问题出现的环节和责任人

4、建立集中统一、协调有力的政府主管机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标准。食品物流安全管理 离不开政府的监管。一个有效的食品控制系统由行政部门、监督检验 部门和分析实验室三部分组成。统一的政府管理机构通过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全程监控保护消 费者的利益,确保本国食品安全。为了使食品监管不再流于形式,必须建立总负责人制度,加大问责力度 ,避免监管机构的不作为和低效率行为,保障政府监管效力的有效发挥。

   5、通过发展食品加工业食品物流业,延长食品产业链条,减少物流中间环节,建立可持续的 食品供应链。中间环节越少,食品质量越有保证,针对我国目前物流发展现状,首先必须大力延长农产品产业链 条,发展食品加工业;此外,还必须注意“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 网络覆盖率低,绝大部分公司只是在特定的区域发展较好,难以深入二三线城市甚至乡镇村,此外 ,主要以干线运输为主,支线运输和城市配送较少。尤其是从高速公路到乡村以及城市中的“最后一 公里”物流配送困难重重。导致许多物流公司在配送车辆的选择上 陷入不经济的泥淖,催生了“客车送货”现象的产生,而诸多改造的客车不具备冷链供货条件,给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三、        结语:

食品行业可通过流通加工来保持并提高食品保存机能,使提供给消费者时保持新鲜。提高食品配送效率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施配送-流通加工一体化的策略,即在实施食品集约化共同配送的同时,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对食品进行在途加工和配送中心加工。如生鲜食品属于低温保鲜食品范畴,对质量、鲜度、营养均有很高要求,因此在物流上可采取“当天加工,当天配送”的配送原则:设置一条从进货、分割、加工、包装、配送运输直至零售店销售的供应链,使流通加工与配送一体化。这种组织形式无论是对流通加工的有效运转,还是对配送活动的完善与发展,都有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试论我国食品物流人才的培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1期

【2】食品物流外包的安全问题研究《中国商贸》2013年08

【3】基于物联网的食品物流安全追踪方法研究《物流技术》2014年01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