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术课《树》教学设计

(2012-04-04 08:38:19)
标签:

杂谈

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第一册

学段

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设计者

实验小学  张杨

教材

分析

本课是一节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工艺制作课,要求学生利用彩色纸或旧挂历纸经过撕、贴等过程,表现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树。学生在掌握了色彩和线的基础知识后学习本课,同时也给学生打好了进一步学习基本形认识和组合的基础。本课在全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的内容及范例带有一定的滞后性。例如,书中所举的例子都是椭圆形的,为了弥补此不足,可采取全面复习基本形,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创新的方法;其次教材中列举的撕贴方法较为片面,可采取多演示、多举例、多用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自己创造出更好的撕贴方法的手段解决此问题。

学生

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撕纸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撕纸不依靠剪刀等工具,而只是用手指撕成所需要的形状,方便简单且安全。既避免了学生使用剪刀的困难,又可以锻炼手的灵活性。

认知目标通过撕、贴练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撕纸创作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形象思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学习

重点

学习撕贴创作的具体方法。

学习

难点

学生创作性地撕出各种各样的树。学习用基本形概括具体形象。

教具、媒体、资源环境

自制多媒体课件、假山模型、范作、实物投影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课件演示)

老师这有一棵大树,上面长满了各种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选择一种你喜欢的,看看它对应的基本形你认识吗?

学生参与游戏同时复习基本形知识

鼠标滑过学生所选的水果或蔬菜即出现相应的基本形,其趣味性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2、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我们家乡最美丽的地方---龙首山

引导学生欣赏家乡龙首山的优美景色,同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龙首山有件随季节变化颜色的神奇衣裳的故事。

猜一猜龙首山那件神奇的衣裳是用什么做的?

可是如果有一天,山上的树全都没有了,它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们该怎么做?(展示秃山模型)

欣赏家乡龙首山的美丽景色

 

 

保护它,多种树。

优美的图片和课件动画的演示都能带给学生更真实的感受。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就此激情入境。

 

3、出示课题《树》

 

 

三、讲授新课

1、讲解树的知识

    全世界有上万品种的树,它们形态各异、颜色丰富。看(课件演示)这棵神奇的树,它的每一片彩色的叶子都蕴含着一个有关树的知识,选择其中的一片,看看它会交给我们什么知识。

让学生选择一片彩色的叶子,学习有关树的知识。操作课件

这样设计新授形式即摆脱了传统的老实讲学生听的方式,让学生有“点播”的感觉,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自我学习的意识。

A树的作用

说说身边有什么东西是用树木为原材料的?

沙尘暴天气的出现与树有什么关系?

联系实际

配以动画演示绿洲变沙漠的过程,讲解树的作用。

B树的结构

    以解剖图形式讲解树的结构,明确表明本节课要表现的是树的树冠和树干两部分。

 

课件解剖图的形式从具体形象到概括形象,目的在于化解枯燥知识的不足之处。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C树冠的形状

用基本形概括大树的树冠的形状,(课件演示)

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心目中的树的形状。

操作课件移动基本形至树冠的位置,再观察概括。

有效利用课件中可移动图形的优势解决抽象概括的难点。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

D树干的形状

    出示几组有特点的树干。

 

 

打破学生以往只画笔直的树干的习惯。

E树的颜色

    启发学生回忆树由于季节变化的原因产生的色彩上的差异。概括四季树的颜色特点。

 

图片的展示有助于学生摆脱大树单一颜色的绘画印象。

2、撕纸方法和制作步骤

讲解本课作业形式-----撕纸粘贴。

讲解撕纸的具体方法和重点。

A双手大拇指和食指夹紧纸,双手大拇指相对,沿画好的轮廓线向下撕,注意一定要拿起纸一点一点慢慢地按照轮廓线撕。

B把纸撕成任意形状的小块。

讲解粘贴的形式。

A先粘树干,再粘树冠。

B撕成小块的树冠可以在画好的树冠形状上均匀地涂胶,再选择颜色适当的小块纸粘贴。

 

利用实物投影演示,化解以往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不到位,影响学生创作的现象,巧妙突破难点。

3、律动《我和小树来比赛》

 

渲染气氛

四、课堂练习

    自己动手撕制几棵大树制作一件神奇的衣裳送给龙首山。

伴随优美动听的音乐创作,作品安插在秃山的模型上。

创设创作氛围

五、课堂小结

摆脱单独展示单独评述的模式,体现集体创作的优势,评述集体创作的结晶。

进一步引导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生态环境。

植树节3月12日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他们集体创作的结晶。

 

美术课《树》教学设计组织教学  前提诊测

 

美术课《树》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激发创作欲望  认同目标

 

美术课《树》教学设计美术课《树》教学设计讲授新课  学习新知 讲解树的知识  树干的形状

美术课《树》教学设计树的作用

树冠的形状

树的结构

树的颜色

                    撕纸方法和制作步骤

                    律动《我和小树来比赛》

美术课《树》教学设计学生制作  教师辅导

 

作业展示  深化扩展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动手操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动眼看、动手作、动脑想,用多种器官进行学习,根据本节知识的特点,从实际引入,将知识的思考与图片的展示、动画的演示、生动的描述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引导感知,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和创作的欲望。其次形成表象,学生主动探索在感知经过思维内化的表象,并联系实际。最后巩固溶化,精心设计练习,强化旧知,正确运用新知。其中启发式教学思想贯穿于课堂始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