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致沈振黄的信
摘自中共嘉兴市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沈振黄》1989.1
一九三四年,鲁迅等在上海创导新兴木刻运动。
沈振黄读到鲁迅以“铁木社”名义出版的“木刻纪程”后,立即和鲁迅通信讨论,要求介绍一些木刻作者,介绍艺术创作方法。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四日,鲁迅以“铁木社”名义回信沈振黄,对沈振黄以鼓励和指导。
鲁迅十分恳切的解答和艺术探索路上的热情指点,给沈振黄以深刻的启示。之后,鲁迅还和沈振黄、黄新波等木刻爱好者一起商讨艺术创作问题,并赠送给沈振黄一册世界著名版画家珂罗惠支的作品集。
由于木刻艺术而和鲁迅结下了友谊,使沈振黄兴奋不已。他尊敬鲁迅,学习鲁迅,并以鲁迅的革命战斗精神激励自己。一九三六年鲁迅逝世后,沈振黄无限悲痛,他立即赶到万国殡仪馆拍摄了许多鲁迅遗容和治丧、出殡的照片。发表在当时上海进步报刊。
(沈振黄是我大舅。照片和回信在鲁迅博物馆成立之时,原件已由舅妈朱曼琪捐给鲁迅博物馆。而嘉兴市编的这本书,没有信件照片,葬礼的照片倒有,但质量太差。我曾去过博物馆想拍下原件,但博物馆陈列馆整理内部,只有故居开放。所以只好待以后找到再补充。----孙行玲注)
(一九三四年)
振黄先生:
我们很感谢你对木刻的关心。
木刻为大师之流所不屑道,所以作者都是生活不能安定的人,为了衣食,奔走四方,因此所谓铁木艺术社者,并无一定的社员,也没有一定的地址。
这一本木刻纪程,其实是收集了近二年中所得的木刻印成的,比起历史较久的油画之类来,成绩的确不算坏。但都由通信收集,作者与出版者,没有见过面的居多,所以也无从介绍。主持者是一个不会木刻的人,他只管付印。
先生有志于木刻,是极好的事,但访木刻家是无益的,因为就是已有成绩的木刻家,也还在暗中摸索。大概木刻的基础,也还是素描;至于雕刀,版木,内山书店都有寄售,此外也无非多看外国作品,审察其雕法而已。参考中国旧日的木刻,大约也一定有益。
这样的回信,恐怕不能给先生满意,但为种种事情所限制,也只能如此,希与谅察为幸。
专此布复,顺颂
时绥
铁木社敬启十月二十四日
(这是鲁迅给大舅的亲笔复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