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课导入的十三种方法

(2016-04-09 07:47:32)
标签:

教学

分类: 在线交流

   新课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有助于整堂课教学的成功。

(一) 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上课伊始,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通过简短的语言叙述、设问等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的直接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主题,节省教学时间。但这种导入把握不好,容易平铺直叙,流于平淡,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还可能造成“导而不入”的情况,效果不尽人意。

   (二)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等媒体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进行演示的一种导入方法。这种导入以强烈的视听效果、逼真的现场感受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在课的开始,展示直观教具和媒体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直观导入具有生动形象、具体感性的特点,它在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想像、培养学生观察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进行直观导入的同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提问或叙述,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

 (三)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是指教师利用中小学生爱听故事、爱听趣闻轶事的心理,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具有科学性、哲理性的故事、寓言、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情境引出新课,使学生自觉进行新知识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采用故事导入时,教师要注意导入的效果不仅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有关,还与讲故事的方式有关。

   (四)实验导入

   实验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演示生动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实验中的各种现象,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实验导入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师用小刀切下一小颗钠,问:“这表明钠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然后让同学们观察钠的颜色,问:“钠的颜色如何?是否具有金属光泽?”再将一小颗钠投入水中,钠浮于水面,产生燃烧,迅速熔成小球,直至最后消失,问:“钠的比重如何?燃烧说明钠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向反应后的溶液滴入几点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问:“这说明生成了什么性质的物质?”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兴趣盎然,教师抓住机会,及时呈现这节课的主题:“这就是我们本堂课的学习内容: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希望通过学习,大家都能掌握钠的性质,知晓上述问题的答案。”

   在实验导入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变教具为学具,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五)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是指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顿生疑虑, 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 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问题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由教师提问,也可以由学生提问;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也可以从侧面提问设置悬疑;可以由直接问句形式来呈现,也可以由“谜语”等形式来呈现。

   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使学生暂时处于一种“愤、悱”状态,并且要以疑激思,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

   (六)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动画、录像或者满怀激情的语言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情境导入以“情”为纽带,给学生以情感的体验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此外,情境导入还能陶冶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素养。

   (七)温故导入

   温故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它由已知导向未知,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导入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

 这种导入方法能够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自然地进入未知的领域,从而使学生回顾旧知识,获取新的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旧知识不一定是指前一节课的知识,而是指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联

  (八) 悬念导入

   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利用悬念激发人的好奇心,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悬念总是出乎人们意料,或展示矛盾,或使人困惑,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想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悱”状态。

   一位语文教师在执教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时,就是先给学生讲述这样一个布满疑团的故事:

  教师:“李白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可是他上过一次当,受过一次骗。”

  悬念已成。

  学生:“上的什么当?他还会受骗吗?”

  教师:“这个骗他上当的就是汪伦。”

  同学们面面相觑,悬念更悬。

  教师:“汪伦是安徽泾县的一位隐者,他非常喜欢李白的诗,崇拜李白的为人,知道李白爱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还了解李白‘三山五岳寻芳遍,一生爱把名山游’,于是写信给李白,信中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千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教师将“桃花”和“万”字写在黑板上。

  教师:“李白和汪伦素不相识,接信后,连忙赶到汪伦那里,汪伦解释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没有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一万家酒店’。”

  教师在黑板上“桃花”后加一“潭”字,在“万”前加一“姓”字,这里就反转突变了。教师:“后来,李白与汪伦谈论得很投机,李白离开时,汪伦送了马和布,还同村里人一同送行,李白很受感动,就写了这首诗。诗末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要是不上当,就没有这首好诗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故事听懂了,诗也记得了。

  创设悬念要恰当适度,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设置,不悬则无念可思,太悬则望而不思。只有巧妙而适度的创设悬念,才能使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去思、去探、去说,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

(九)经验导入

     经验导入是指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作为切入点,通过激活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任何知识都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成长经验导入新课,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更易激起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在精彩的课堂生活之外,还有丰富的课余生活,他们把自己所有的生活经验也带进了课堂,融入了学习中。学生们的经验是一笔巨大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笔资源。由于经验导入使用的材料都是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听起来倍感亲切,能够有效地进入学习情境。同时,经验导入也有利于加强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观念冲突导入

   观念冲突导入是指针对某一自然或社会现象,教师在一开始上课时就向学生呈现相互矛盾的观点,使学生产生激烈的思想冲突,萌发探索事物的强烈愿望的一种导入方法。

   上课前,教师点燃酒精灯,对烧杯里的液体进行加热,直至沸腾,冒泡。

  教师:“谁敢把手指放进这个烧杯?”

  学生:“怎么可能?……”

  学生们议论纷纷,谁也不敢试。

  教师看没人来尝试,说:“同学们都不敢啊? 老师来试试。”

  老师把食指放进烧杯。

  教师:“看老师可以做到,真的没有危险,现在有没有人想试一试?”

  同学们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老师:“液体是醋和油的混合物,醋沉在油下面,醋的沸点比水和油都低很多。加热后醋很快就开始沸腾。不知道醋的沸点的人是不敢尝试的,其实里面的温度只有六十度。”

  教师利用学生以往的经验:沸腾的液体一定会烫伤人,亲自尝试后,使学生们立即产生疑问,萌生探索的欲望。  

   (十一) 板书导入

   板书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板书来使学生集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揭示教学内容的主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板书导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变化字体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字体,如:宋体、楷体、仿宋体、隶书、篆书、美术字(实心、空心)等。

  2.变化字的大小

  教师通过故意放大或缩小某个字、词来改变字与字之间的比例,增加字与字之间的对比效果,突出主要内容。

  3.变化书写顺序及格式

教师改变以往的书写顺序及格式,吸引学生注意并起到突出主题的效果。如采用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或波浪型等书写格式。如教授《赵州桥》一课时,教师故意把赵州桥三个字写成拱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变化字的颜色

  教师采用不同颜色进行书写,增加字与字之间的色彩对比,增强视觉效果。

  5.采用绘画等形式

  教师使用简笔画、 一笔画 、漫画、速写、素描等手法,寥寥数笔,勾勒出生动的形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6.故意写错别字

  在板书时,教师通过故意写错某个字以引起学生的关注。例如:魏书生在写《爱莲说》这一课的板书时,故意将作者周敦颐的“颐”写错,同学们便议论纷纷,有的学生甚至大声指出教师的错误,魏书生随即请学生起来纠正。

   (十二)活动游戏导入 

   活动游戏导入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做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活动或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既紧张又兴奋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十三)练习导入

   练习导入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练习题,让学生解答,通过练习找出问题,进入新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