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科纳(一):纽约高线公园一期

这个项目曾获得2010年ASLA专业奖,综合设计荣誉奖,评委会的评语如下:“这个项目被大众广泛熟知和喜爱,它的获奖实至名归。”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4/03/20140324175130.jpg
场地和环境高线公园一期占地2.88英亩,全长0.5英里。它从Gansevoort街区开始,一直到西20街,共跨越9个街区,途经历史悠久的肉类加工区和西切尔西社区。高线铁路作为当时西部改进计划的一部分,建造于1930年。通过建造高线使货运列车在30英尺的高空运行,从而避免了对于下方日常交通的干扰。自最后一趟列车在1980年运行之后,铁路线被废弃了长达25年之久,这使得它成为了人们眼中年久失修的多余物品,因为它割裂了邻里之间原本的联系。也使得它随后面临被拆除的风险。在被弃置的那段时间里,铁轨上堆积了一层薄土,为早期的植物群落的形成和演替提供了机会。这一偶然出现的野生植物景观被一些纽约人捕捉到,并引发了他们想将其建成一座公园的想法。1999年,高线伙伴组织成立,该组织致力于保护高线铁路并将它改造成一个杰出的公共公园。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4/03/20140324175223.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4/03/20140324175302.jpg
纽约市政府和高线伙伴组织邀请景观设计师来领导一支包含15人的专家队伍,对高线公园的前两期进行设计,并对这条总长1.45英里的铁路线做出一个总体规划。这些工作包括与开发商之间进行协调,以促进高线公园和其周围的相邻社区之间关系的融洽。由于场地范围有限,设计人员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改进铁路线原有的结构,以使其对于使用者来说其更加安全、便利和实用;保留铁路沿线的历史遗迹和被废弃的铁路景观;以及将高线公园打造成一个娱乐设和休闲漫步空间,赋予高线铁路令人惊艳的崭新生命和新未来。制约条件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4/03/20140324175334.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4/03/20140324175404.jpg
高线公园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高架结构和极端条件:例如,由于高架铁路的上部和下部都长期暴露在外,会受到大风,低温等气候条件的影响;铁路线宽30-50英尺,高18-24英寸;由于财产所有权的关系,通过在局部增设楼梯和电梯来建立通道的做法很难实施;项目的实施和建设涉及到一个18至30英尺高的,横跨22个公共街区、穿越了密集居民区的铁路结构;所有权问题关系到现有的和潜在的私人开发者彼此之间的关系,它与现有结构联系紧密;现有结构需要提升和改造,使其满足健康和安全的法规条例。这种将高架铁路改造成公共公园的案例在美国史无前例。所以,设计必须做出实质性的创新和改变:提升对于绿色材料的应用和实践;进行分期设计;制定短期和长期计划以,及考虑未来的维护和运营。
设计思路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4/03/20140324175457.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4/03/20140324175540.jpg
通过这片废弃的土地激发出的灵感,设计师将“发现高架铁路之美”确定为设计主题,在这里,大自然已经回收了一些曾经至关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这个设计打算将工业运输体系改造成后工业时代的休闲设施。我们的“植物——建筑”计划将植物和建筑材料混合起来,适当改变他们之间的比例,来改变植物和行人之间的关系,以适应野生环境、文化、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等不同需求。与哈德逊河的流速形成鲜明的对比,新的高线景观的特点是慢和分散,它是一处保护高线铁路奇特、野性特点的理想空间。同时,这也并没有降低它潜在的使用用途,并且使它作为一个新的公共空间受到广泛欢迎。“发现高架铁路之美”这个概念支撑了整个计划,步行路和植物结合系统这一新发明,使得不同设计中软质和硬质景观的比率有所变化:从高用途空间(100%硬质铺装),到单一的植物群落(100%软质景观),两者之间还有许多不同的梯度。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4/03/20140324175626.jpg
我们的定位始终是试图尊重高线自身的特点,不破坏它的自身属性,使人们第一次见到它时,可以看见奇妙的场景:它怪异和线性的造型;它崇尚的简洁实用主义;它同时具有的私密和开阔的空间;以及它自然形成的财产——野生植物(草甸,灌木丛,藤蔓、苔藓,鲜花)与碎石,钢铁和混凝土混杂在一起。我们的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发明了一个新的步行系统,它由线性的水泥和木板连接而成,特制的锥形边界线似乎是在允许水的自由流动(雨水将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并且将有机绿色植物和硬质材料混合进行应用。与其说它是一个通道,不如说它是一个遍布沟痕的景观表面。这种将植物和道路混合起来的做法,创造了一个散漫的,令人沉浸其中的结构,人们可以在景观中悠闲的漫步,而不是只能远距离的去感受它。对于草地和植物的挑选和整理更进一步的定义了公园野性、充满活力的特点,区别于修剪整齐的景观,此处景观是极端条件和浅生根系的代表之作。第二个策略是将景观慢下来,提升它的延续性,使人感觉置身在一个压力较小的空间。长长的楼梯,蜿蜒的步道和隐藏在路旁的壁龛,都在放慢人们的步伐。
第三个策略涉及到对一些尺度和规模的细致感受,减少现今让景观变得更大加明显的趋势,寻找一种可以替代高线的更精细的尺寸。景观中新老混杂,有机和无机交互,私密空间和开放空间交融。这个都市景观提供了一个拥有不同场景的公共空间,景观沿着一条单一的线进行展开,这条线穿越了曼哈顿众多具有纪念意义的景观和哈德逊河。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4/03/20140324175654.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4/03/20140324175721.jpg
作为一项雄心勃勃的市区改造再利用工程,高线公园开发的本质是保护和回收利用。一期工程将铁路沿线2640英尺长的区域转变成了公园,减弱了城市热岛效应并且为野生动物、昆虫、鸟类提供了栖息地。所有含铅油漆在公园内都不允许使用,同时所有有危害的材料都被移出了场地。设计师精心挑选了210种多年生植物,草类,灌木和乔木,以便建立一个本土化,具有弹性,并且低维护的景观空间。这些植物建立在现存的自发形成的景观之上,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和小气候条件下生长。一块大草坪作为整个景观的基调,场地上还分布着许多多年生开花植物,乔木和种类繁多的灌木。场地中的植物可以产生季相、质地,高度和颜色等多种变化。屋顶花园系统和相关技术提升了保水量,增强了排水、通风设备,使得植物的灌溉需求降到最低。与开放的步道系统的结合确保了降落到高线上的80%的水量被保留在了下来。节能LED灯被安装在视平线以下,可以照亮道路,确保安全,同时又使人们可以欣赏到城市的夜景和夜晚星空的美景。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4/03/20140324175811.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4/03/20140324175828.jpg
作为一个公私合作项目,高线公园的建成得益于社会团体的广泛参与。在这个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与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城市机构等错综复杂的部门进行协调。私人的捐赠者希望在其中注入特别的元素,同时为了公园的维护和正常运转,建立了一个专项基金。高线公园自从开放以来,赢得了大量的赞誉和好评,并且得到了附近的居民、游客、设计评论家,甚至是最愤世嫉俗的纽约人的钟爱,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同时,它还为纽约增添了许多急需的城市开放空间,再度将“漫步”的概念引入了现代城市公园。高线公园长期的经济和生态目标已经为风景园林学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生态和可持续设计。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4/03/20140324180650.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4/03/20140324180217.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4/03/20140324180245.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4/03/20140324180315.jpg
本文属中国风景园林网原创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原文地址:http://www.chla.com.cn/htm/2014/0326/204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