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考察:古典园林经典之作——凡尔赛花园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近日,由中国风景园林网和《世界园林》杂志社组织的法国景观大师经典作品考察活动圆满结束,考察团队深入考察了卢森堡公园、凡尔赛公园、拉维莱特公园、圣维克托大教堂和旧教堂等优秀景观项目,度过了一段难忘之旅。在行程的第12天,与欧洲著名景观设计师亨利·巴瓦共同游览了凡尔赛宫,并聆听了大师的耐心讲解。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0639.jpg
考察成员在凡尔赛宫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0810.jpg
亨利·巴瓦大师(左三)耐心讲解
造园背景
凡尔赛宫(Versailles Palace)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距巴黎约20公里,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狩猎行宫。路易十三死后,他的儿子路易十四决定把它建成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1145.jpg
凡尔赛宫鸟瞰
凡尔赛宫从1661年动工,路易十四委任安德烈·勒·诺特尔进行凡尔赛宫花园的设计和布置工作,提出要建造世界上从未见过的花园,在他看来,花园和城堡同样重要。故花园工程与宫殿工程同期开工,工期持续了四十多年,1689年完全竣工。
凡尔赛宫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1682-1789)。经过三百多年来建筑师,雕刻家,装饰家的不断改进润色,凡尔赛宫已成为一座宏伟富丽的宫殿,其中宫殿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几乎是世界上最大的宫廷园林。
造园手法
广义的凡尔赛宫分为宫殿和园林两部分,宫殿指主要建筑凡尔赛宫,园林分为花园、小林园和大林园3部分。总体布局体以宫殿的轴线为构图中心,沿宫殿--花园--林园逐步展开,宫殿的中轴线向前延伸,通过林荫道指向城市;向后延伸,通过花园和林园指向郊区,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体现至高无上的君权。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2035.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2122.jpg
凡尔赛宫外立面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有尖顶的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宫殿位于全园中轴线的视线焦点处,正宫朝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是统治权利的体现。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2649.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2829.jpg
中轴线
整体园林布局强调有序严谨,庞大恢宏的宫苑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规模宏大,轴线深远。中轴线两侧分布着大小建筑、树林、草坪、花坛和雕塑,形成了一种宽阔的外向园林形式,反映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在平展坦荡中,通过尺度、节奏的安排又显得丰富和谐。
花园从南到北分为三个部分。南北两部分均为模纹式花坛,南面模纹式花坛再向南是桔园和人工湖,景色开阔,是外向性的空间。北面花坛被密林包围,景色幽雅,是内向性的空间。一条林荫大道向北穿过林园,大道尽端是大水池和海神喷泉。中央部分有一对水池,从这里开始的中轴线长达3公里,向西穿过林园。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2951.jpg
模纹花坛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3154.jpg
凡尔赛宫花园内道路、树木、水池、亭台、花圃、喷泉等均成几何图形,花园内的中央主轴线控制整体,辅之以几条次要轴线和几条横向轴线,所有这些轴线与大小路径组成了严谨的几何格网,构图整齐划一、主次分明。轴线与路径的交叉点,多安排喷泉、雕像、园林小品作为装饰。这样做,既能够突出布局的几何性,又可以产生丰富的节奏感,从而营造出多变的景观效果。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3312.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3349.jpg
林园
此外,轴线与路径延伸进林园,将林园也纳入到几何格网中。林园分为两个区域,较近的一区叫小林园,被道路划分成12块丛林,有斜向的或曲折的小径通向各个丛林园,每块丛林中央分别设有道路、水池、水剧场、喷泉、亭子等,不断在游览过程中为参观者呈献惊喜。
中轴线穿过小林园的部分称为“国王林荫道”,中央有草地,两旁设置雕像。“国王林荫道”的东端水池中是阿波罗母亲的雕像, 西端则是阿波罗的雕像, 这两组雕像说明“国王林荫道”的主题就是歌颂“太阳王”的路易十四。
进入大林园后,中轴线变成一条水渠,另一条水渠与之十字相交构成横轴线,它的南端是动物园,北端是特里亚农宫。大林园栽植高大的乔木,新颖的装饰物和喷泉与严格对称的大片树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利用各种各样的水资源,勒诺特尔从阴暗的空间(林园)穿向更明亮的地区(花园),创造了神奇的明暗对比效果。以林园作为花园的延续和背景,可谓构思精巧。
花园内的景观有别于其它皇家园林,多以人文为主,透溢出浓厚的人工修造的痕迹。花坛和主路两旁散布着雕塑和经过修剪的拥有最让人惊奇的形状的紫杉,它们让凡尔赛成为了花木修剪艺术的圣殿。
造园要素
几何构图
凡尔赛花园的设计来源于欧几理得几何学和文艺复兴透视法推导出来的严谨构图,追求比例的协调和关系的明晰,形式简洁,装饰适度,包括植物在内的所有要素均服从于整体的几何关系秩序,这里的植物或被修剪,或被种植成丛成林,都被用于塑造几何的空间结构。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3610.jpg
几何构图
水景
在理水方面,主要采用石块砌成形状规整的水池或沟渠,并结合水景,设置大量精美的喷泉。勒·诺特尔将流水视为表现庭园生机活力的有效手段,巧妙地运用,包括园中各种形式的水池设计,丛林园中的飞瀑,泉眼中喷射而出的水,以及像碧水园或大运河那种映照出天空和光线的大片静止的水的设计等。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3933.jpg
喷泉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3902.jpg
水池
花圃
模纹式花坛是凡尔赛花园的一大显著特征。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4011.jpg
模纹花坛
林荫路
除了花坛外,笔直的道路网络整齐匀称地将花园划分成了一个个方格。十七世纪时,这些道路被栅栏、千金榆或小榆树绿篱围绕着,这些可爱的树篱或精心修剪的小榆树形成了真正的绿色围墙。在这些绿墙中留置着几处壁龛式的凹处,用来放置雕塑。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4210.jpg
林荫路
雕塑
每个雕塑都来自一定的神话故事,众多雕塑的树立使得整个花园富有艺术性的同时,更具有一种权利、富贵的象征。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4248.jpg
雕塑
等级化
整个园林为条理清晰、秩序严谨、主从分明、简洁明快、庄重典雅的几何网格。宫殿处于中心地位,贯穿全园的中轴线被重点装饰,采用轴线对称手法,将最美的花坛、雕像、喷泉布置在中轴线上。道路分级严谨,体现出路易十四对君主政权和制度的追求和规范。
造园特点
凡尔赛宫花园总体规划对称严谨,规模宏大,体现君权统一,整个园林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与此同时它还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特点一,面积大
意大利的园林一般只有几公顷,而凡尔赛园林有1600公顷,轴线有3000米长。如此巨大的面积,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程。虽然过大的面积给整体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就视觉效果来说,还是非常有特色的。
特点二,花园主轴线明显
凡尔赛花园中的轴线已不再是意大利花园里那种单纯的几何对称轴线,而变成了突出的艺术中心。最华丽的植坛,最辉煌的喷泉,最精彩的雕像,最壮观的台阶,一切好东西都首先集中在轴线上或者靠在它的两侧。把主轴线做成艺术中心,一方面是因为园林面积大,没有艺术中心就显得散漫,另一方面,也是绝对君权的政治理想在园林构建中的体现,在设计中一定要分清主从。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4855.jpg
特点三,园林的总体布局具有浓重的皇权象征意义
凡尔赛宫具有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宫殿或者府邸统率一切,往往在整个地段的最高处,前面有笔直的林荫道通向城市,后面紧挨着花园,花园外围是密密匝匝无边无际的林园。宫殿的轴线贯穿花园和林园,是整个构图的中枢,在中轴线两侧,跟府邸的立面形式呼应,对称地布置次级轴线,与几条横轴线构成园林布局的骨架,编织成一个主次分明、纲目清晰的几何网络。
特点四,几何对称美显著
凡尔赛宫园林是规则式园林,园林在构图上呈几何形式,在平面规划上依据一条中轴线,在整体布局中前后左右对称。园地划分时多采用几何形体,其园线、园路多采用直线形;广场、水池、花坛多采取几何形体;植物配置多采用对称式,株、行距明显均齐,花木整形修剪成一定图案,园内行道树整齐、端直、美观,有发达的林冠线。勒·诺特尔的设计突出了“强迫自然接受匀称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则是变化中的统一。所谓变化,就是园林地形和布局的多样性,花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所谓统一,即一切多样性,都应该“井然有序,布置得均衡匀称”,直线和方角的基本形式都要服从几何比例原则,有着严谨的数理逻辑。
特点五,植物造景奇特
勒·诺特尔用多种方式进行植物造景,其中,常绿树种在设计中占据首要地位。其非常独特之处在于大规模地将成排的树木或雄伟的林荫树用在小路两侧,加强了线性透视的感染力。在植物造景的艺术性方面,追随了造型艺术的基本原则,即多样统一,对比调和,对称均衡和节奏韵律。不论是水体与植物的组合景,还是街道与植物的组合景,都强调了相互因借,相互映衬的和谐美。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5015.jpg
特点六,喷泉和雕塑的运用
凡尔赛宫园林的另一特色是喷泉和雕塑。宫殿后的花园喷泉多且美,每组喷泉都有一个神话故事。一组由红色大理石砌成的拉脱娜喷泉,为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和狄安娜之母复仇的故事。拉脱娜曾被小亚细亚农民所辱,众神之王朱庇特便把这些农夫变成青蛙。喷泉中一群青蛙和头部刚刚变成青蛙的农夫口喷清泉,形成一个晶莹的水帘,把立于泉水之巅的拉脱娜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花之中。沿台阶走下中央平台,可以看到拉脱娜喷泉里的马尔西雕塑的代表作。喷泉中央制高点,女神和她的孩子阿波罗与狄安娜呈三角形依偎在一起,这座喷泉处在长长的绿色地毯大道的起点。再往前,这条路通往又一个大的阿波罗喷泉。在此喷泉中,设计者杜比想像出阿波罗乘坐一辆四马战车跃出水面,显示出一副英姿勃发的形象,几个海妖手持海螺吹响着,宣告阿波罗的降临。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5313.jpg
拉脱娜喷泉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5407.jpg
阿波罗喷泉
空间布局分析
勒·诺特尔园林的伟大之处在于创造了更为统一、均衡、壮观的整体构图,其核心在于中轴的加强,使所有的要素均服从于中轴,按主次排列在两侧,这是在古典主义美学思想的指导下产生的。与意大利园林相比,其空间更为宏伟,更有秩序,关系更明确。
园林空间
内向与外向
勒·诺特尔园林空间的另一个独到之处是有一些独立于轴线之外的小空间——丛林园。丛林园的存在使得园林在一连串的开阔空间之外,还拥有一些内向的、私密的空间,使园林空间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布局更完整,体现了统一中求变化、又使变化融于统一之中的高超技巧。
疏与密
勒·诺特尔园林的空间关系是极为明确的,轴线上是开敞的,尤其是主轴线,极度地开阔;两旁,是非常浓密的树林,不仅形成花园的背景,而且也限定了轴线空间。而在树林里面,又隐藏着一些小的林间空地,布置着可爱的丛林园。浓密的林园反衬出中轴空间的开阔。这种空间的对比是非常强烈的,效果很突出。这种空间的疏密关系突出了中轴,分清了主次,像众星拱月一样,反映着绝对君权的政治理想,反映了理性主义的严谨结构和等级关系。
造园技巧
透视学的应用
仔细看一下凡尔赛花园的平面图,比较一下几个水体的大小,会发现它们是按照远大近小的规律来布置的。宫殿前的一对水池,在现场看已经是十分巨大,它们是与宫殿的尺度相适宜的。但与远处的阿波罗水池和大运河相比,这两个水池又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大运河的东西两端和中间,各有一个放大的水池,从平面上看,这3个水池呈逐渐扩大的趋势。尤其是西端的水池,与整个运河相比,有些超乎寻常的大,显得有些比例失调。但实际看起来轴线上的系列水体比例是和谐的。大运河的末端距宫殿将近3km,如果不将它放大,由于透视的关系,在宫殿前花园里看起来不免会显得过于渺小。这样的处理就是为了在视觉上让它显得与整个构图相称。在宫殿前横轴上的水池,也是按照这个思想来布置的。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5717.jpg
大运河
地形的处理
站在拉托娜喷泉前的大台阶上俯瞰全园,会觉得大运河翘了起来,其实是因为从拉托娜喷泉开始到国王林荫路,一直是一条下坡路,它的透视灭点和大运河的灭点不重合,看上去大运河仿佛有点向上倾斜。而从运河的西端看花园,由于有将近3km的距离,所有的景物都浓缩在一个层面上了,这时的国王林荫路已经变成了竖立起来的一小块绿毯。这种坡道的处理在勒·诺特尔式园林中很常见,尤其是在林荫路的设计中。宽阔而漫长的坡道林荫路,远方安置对景,具有特殊而优美的透视效果,表现了巴洛克艺术对深远的透视的爱好。
凡尔赛宫的影响
凡尔赛宫不仅是法兰西宫廷,而且是国家的行政中心,也是当时法国社会政治观点、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可以说是法国封建统治历史时期的一座华丽的纪念碑。凡尔赛宫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当时法国经济和技术的进步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艺术上讲,凡尔赛宫宏伟壮丽的外观和严格规则化的园林设计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鼎盛时期文化上的古典主义思想所产生的结果。几百年来欧洲皇家园林几乎都遵循了它的设计思想。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引起俄国、奥地利等国君主的羡慕仿效。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夏宫、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修建的美泉宫、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无忧宫、以及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海伦希姆湖宫(Schloss Herrenchiemsee)都仿照了凡尔赛宫的宫殿和花园。北京长春园的西洋楼也曾模仿过它的一些局部。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5840.jpg
水池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5858.jpg
修剪的树丛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25933.jpg
中轴线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30035.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30104.jpg
笔直的园路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30302.jpg
开敞空间
作者简介
勒·诺特尔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3/09/20130923230352.jpg
勒·诺特尔出生于园艺世家,是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造园家,后世称他为“宫廷造园家之王”。他借鉴意大利园林艺术,继承和发展了整体布局的基本原则,并为适应宫廷的需要而有所创新。
作为园艺师中的王者和国王的园艺师,勒诺特尔将其贵族气质赋予了法国式的花园。他眼界更开阔,构思更宏伟,手法更复杂多变,使法国造园艺术,摆脱了对意大利造园的模仿,成为独立的流派。
他是法国古典园林集大成的代表人物,是十七世纪几个最美丽的花园的设计者之一,并使凡尔赛成为了他完美的代表作。他的才华为他赢得了巨大的财富和国际性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