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作品系列展示(五):宁波五散房

标签:
杂谈 |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2/07/20120713174453.jpg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五散房为分布在宁波鄞州公园各处的小公建,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它们有着艺术的概念,却不奢华,在一个广袤的田野里产生,却与城市贴切地交融在一起,形成闲趣、随适的状态。
据了解,五座建筑分别为两座茶室、一座画廊、一座咖啡厅以及一座管理用房。五座建筑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不同的地方材料,不同的建造技术,在公园内营造出不同景观建筑的特性。这"五散房"不同于传统的园林建筑,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元素、现代建筑材料表现出的后现代艺术概念的建筑的兴趣。
据王澍本人称:设计'五散房'时,曾出于3种考虑。一是如何做才能体现具有中国气质的现代建筑;二是如何不局限于造房子本身,和场地、环境有特殊的配合;另外,还尝试了各种不同的建造方法和建筑类型,譬如用夯土技术、钢构玻璃、预制混凝土等一些中国传统的建造方法,就像是做科学实验。中国的建筑工人多少带有点传统的手工艺,但是现在对传统的做法反而生疏了,很多手工艺不用,所以退化,进而被遗忘掉了。我们用一些小的实验,将这项技艺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中国的手工艺成本相对便宜,但传统工艺只有被使用才能够继承下来。这些小实验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二期项目积累了很多建筑类型和建造方法上的实际经验,后来在象山校区二期项目中都有所体现,象山校区一共有15万多平方米,都使用了传统工艺和建造方法,目的就是为了推广这种做法。
"五散房"所采用的墙砖,有的完整有的残缺,有的厚有的薄,有的雕花有的没纹,有的平直有的带弧,都是从老房子中拆下来的回收利用砖,而且都采用了最传统的夯土技术。
画廊
画廊背丘面湖,屋顶一波三折,檐下空间具有典型江南建筑的气候特征,建筑前后各设两条砾石干铺带,可以作、为户外盆景的展示场地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性地域文化的现代建筑。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2/07/20120713174649.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2/07/20120713174725.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2/07/20120713174752.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2/07/20120713174830.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2/07/20120713174857.jpg
咖啡厅
咖啡厅屋面地面均为曲面,柱子微微倾斜,体现了建筑设计与场地相互融合。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2/07/20120713175420.jpg
茶室一
茶室采用合院形态,6米高的院子中围着一个3米高的青砖台,种着两棵大树,树影随风移动 ,并且尝试了不同的建造方法和建筑类型,在此采用了预制混凝土传统建造方法。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2/07/20120713175451.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2/07/20120713175625.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2/07/20120713175649.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2/07/20120713175715.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2/07/20120713175737.jpg
茶室二
另一个茶室的屋面由钢构玻璃建造,南面有一小荷塘,经一小桥直入。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2/07/20120713175807.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2/07/20120713175831.jpg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2/07/20120713175850.jpg
管理用房
管理用房以平屋顶立方体建筑为原型,屋中人可穿越建筑一直看到湖面 。立面运用混凝土格栅,表现出了传统建筑的新思维。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2/07/20120713175931.jpg
王澍一直以借鉴中国传统、采取回到事实本身的态度,寻求一种来自传统的方法来做现代建筑,这使他有别于中国任何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五散房也并不是王澍第一次将乡土建造和现代施工技术结合。几年前,他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一期7万多平方米的项目中已经成功使用回收旧砖瓦330余万片。所有共性都建立在传统之上,这也是王澍一贯的设计思考方式。
网友评价:与斯卡帕"异曲同工"
据在论坛上发表"五散房"图片的建筑师表示,没有到过王澍建筑作品现场的人很难充分感受其空间的氛围,也正因为此,仅因几张图片就对他的作品指手画脚是不太礼貌的。该建筑师甚至还将100年前以擅长解读传统的意大利建筑师斯卡帕与王澍的若干相似性予以比较:"斯卡帕是诗人建筑师,王澍是文人建筑师,都偏爱传统建造工艺,都有对于古典的一种现代解读,还有对于环境条件的尊重和思考,都有非常清晰的建构逻辑。"
斯卡帕最著名的建筑是为布里昂家族做的墓园,以及在维罗那的博物馆。斯卡帕最后逝世于日本北部城市仙台,同样注重传统的日本建筑师矶崎新曾经就此写过一篇文章《卡洛·斯卡帕最后的梦是什么》。
对于"与斯卡帕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观点,王澍表示:"曾经有人这样提过,但我以前并不熟悉斯卡帕,也没有真正看过他的作品。2006年9月,我去威尼斯参加双年展,才真正看到了斯卡帕的建筑,也确实觉得很多思考是接近的。也许传统之间有相似的东西,和现代主义建筑是不同的,而且有一些工作方法上的相似。我认为,斯卡帕是意大利最伟大的建筑师。"
许多知名建筑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建筑历史的纵轴上表现出与前人呼应、让后人感动的力量,而斯卡帕毕生却致力于一些历史性建筑的修复或扩建等小项目上,并在这些项目中倾注他全部的智慧和心血。斯卡帕不属于任何流派,也没有惊人之语。他的项目都不大,在几千平方米左右,但每个都要花费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时间。
也许在这些建筑背后,都有一种相似的古典情怀、对传统以及材料的长期研究和对自然元素的理解。王澍的建筑正在使中国的建筑发出自己的声音,而这种声音源自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
中国风景园林网(www.chla.com.cn)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