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灸-将艾灸简单到底【营养师张宇QQ297121548】

标签:
棒击操健康营养师张宇中医养生自然疗法 |
青少年时期 常灸肺俞、风门二穴
人的成长从幼儿、少年到青年这一时期,阳气旺盛,活泼好动,常在户外活动,肺脏娇嫩易感受风寒外邪而生感冒、发烧、咳嗽、气管炎等外感类疾病。刚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年轻人,不适应新环境,远离父母,自理能力较差,不太注意衣服的增减,如遇天气突然变化,则易感冒风寒致发烧、头痛等疾病,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
这时常灸肺俞穴、风门等穴可以补肺卫之气,祛散风寒外邪,达到防治外感疾病的目的。肺俞、风门二穴位于上背部,肺俞穴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肺脏之背俞穴,为肺脏经气输注于背部的地方,常灸肺俞,具有补肺卫之气的作用。风门乃风邪出入之门户,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常灸风门具有祛散风寒外邪的作用,可预防感冒等外感疾病的发生。
壮年时期 常灸中脘、足三里、神阙
人当壮年,社会交往较多,亲朋好友在一起相聚,难免请客赴宴吃大餐,朋友高兴相聚,开怀畅饮,不知不觉就会吃多喝多,而损伤脾胃;或者因工作等原因,不能按时吃饭,或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而导致脾胃受损。就会出现脘腹胀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掁等脾胃运化功能障碍的疾病。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尤生。”清代御医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也讲:“脾胃者,四脏之母,母气亏败,四子失养,脉见真脏,则人死焉,故四脏之脉必以胃气为本。”“足太阴脾主升,足阳明胃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为中气。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神病则惊怯而不宁,精病则遗泄而不秘,血病则凝瘀而不流,气病则痞塞而不宣。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因此,常灸中脘、足三里、神阙可补中气,健脾胃,升脾阳而降胃阴,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此图是单个随身灸艾灸穴位的示范图。
中脘位于脐上四寸,属任脉,为胃之募穴和八会穴之腑会,为胃气、腑气汇聚之处。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当外膝眼(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为胃经之气所入之处。《灵枢·脏气病形》中讲:“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谚语有:“想要安,三里不常干”说的就是常灸足三里穴。神阙即肚脐,乃生命之根蒂。常灸神阙有补中气、固元阳等作用。
步入老年 常灸关元、肾俞、命门
当人步入老年以后,阳气渐衰,肾气不足,命门火衰,常会出现耳聋、眼花、小便频数、无力,夜尿增多,下肢寒冷等衰老的症状。
老年人常灸关元、肾俞、命门,可培补元气,延缓衰老。
关元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属任脉,是小肠之募穴,为小肠之气汇聚之处。关元穴俗称丹田,历来被道家养生、炼丹所重视。
《难经》中说:“脐下肾间动气,乃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常灸之可培补五脏六腑之气,养十二经脉之根。肾俞、命门二穴均位于腰部,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肾脏之背俞穴,是肾脏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命门位于人体后正中线上,在第2腰椎棘突下,属督脉,督脉统管人身之阳气,有补肾阳、壮命门火的作用。
常灸肾俞、命门二穴培补肾之元气、壮命门之火、延缓衰老,对肾阳虚病证和命门火衰所致的尿急、尿频、尿不尽和夜尿增多等泌尿系统疾病有防治作用。
http://s5/mw690/002VHXR1gy6FtCC7j6Y24&690
上图是用六联随身灸灸关元气海穴,对腹部温度循环的改善作用非常大,尤其是腹部冰凉,赘肉,痛经,闭经,前列腺,便秘,肠道吸收不好,月经不调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配合方式【肚脐十字罐,减掉小肚腩】和相关文章【大肚腩减不了
要怨带脉不通畅】;
http://s13/mw690/002VHXR1gy6FtCALxHCdc&690
此图为膝盖部位施灸的示意图,常灸关节,可以预防关节疾病,治疗关节疼痛,风湿,炎症以及积水等。配合方法有【放血疗法,清淤排毒保健康】和【钙世英雄到来】;
http://s4/mw690/002VHXR1gy6FtCFSolt73&690
此图六联随身灸拆卸后的三联随身灸为颈椎部位施灸的示意图,可以防治颈椎病,头痛,头晕等病症,配合方法【颈椎病,牵动整个身体的健康】
http://s3/mw690/002VHXR1gy6FtCHnJSOf2&690
此图为三联随身灸少放一个随身灸针对眼部施灸的示意图,对眼疲劳,近视眼,眼袋,黑眼圈等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配合方法见文章【教你康复近视眼,给自己一个清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