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设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有效途径 

(2013-12-29 18:00:52)

结合本人教学,就如何创设有效情境,促进英语有效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合作情境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是在学生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作情境。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来共享思维,发展思维能力,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最终达到有效教学。创设过程包括: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然后引导学生在对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或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共同讨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如为学生提供去问路、看病、旅游、过节日等情景,让学生在模仿中体验、感知句型和对话,用具体的语言环境推动语感的形成。如在学习 have /has been to 和 have /has gone to 的用法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周围的墙上贴上 england 、new zealand、canada 、france 、 america 等国家名称单词卡片,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去卡片“英国”前,然后对其他学生说“he has gone to england”,当这个学生回到座位上时,教师说“ he has been to england”.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操练,已经明白二者之间的区别,所以很容易进入小组合作操练活动,同时还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去“国外”旅游了一次,学生兴趣很高,此时教师还可以给出“when did you go there? how did you go there ? who did you go with ? do you think it is a beautiful country? 这些问句,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提问。这样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应学的内容,避免了学英语枯燥无味的感觉,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置身于“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积极学习英语的动力。

课堂上教师完成创设语言环境后,开始合作教学过程,以“生生合作”学习为主。“师生合作”主要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学过程,首先是合作设计,即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方法、教学过程后,可以要求学生准备课堂设置情景时所需的道具。如在学习《牛津英语》starter unit2 my family时,可以让学生准备课本、护士帽、医生帽、警察帽等卡片。这些道具在课堂上就可以把本节所学单词doctor 、nurse、 policeman、teacher、等通过一定的情景设置展现出来。总体来说,“师生合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演示过程,是调动学生积极合作的关键一步,是“生生合作”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生生合作”是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设置情景并演示后,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词汇、操练对话,理解课文,帮助组内成员掌握新知识,完成师生共同设计的练习,然后可以让一些小组在课堂上表演他们的练习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同时又体现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对于课堂表现最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使这些“英语能手”在班级起到充分的带动作用。使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成为可能,使后进生能够得到有效转化,各小组都会认识到只有3号和4号同学的水平提高了,整个小组的水平就会提高,因此,1号和2号都会努力去帮助4号和3号同学,特别是在课堂练习中,只要4号3号同学参与了“师生的共同演示”活动,就会受到老师的更多表扬,他们活动的机会多了,自信心也就有了,从而促使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达到班级中没有“后进生。”

合作情境下的学生学习是在教师宏观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合作探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讨论,在讨论中充分享有发言权。通过讨论,再更深层次上认识了所学内容,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活动情境

郭沫若曾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自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如在学习颜色和服装的名词时,可以请班上穿着漂亮的学生进行fashion show.问学生:“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clothes? let‘s learn these clothes.”一边欣赏表演,一边教学新词。在教学usually, always, sometimes, never之后,让学生练习它们的用法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采访活动,让学生当小记者,来采访其他同学。再如教学our school时,带着学生参观我们的学校。如七年级starter unit9 signs让学生在操场上玩“红黄绿”时,学会说stop at a red light. wait at a yellow light. go at a green light.等等。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英语岂不快乐无穷?

课堂创设的活动情境有多种途径,除英语知识游戏,还可以组织演讲比赛、编演英语短剧、开展课堂英语讨论等,只要我们创设的活动情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会促进英语有效教学。

三:创设质疑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提出问题激发思维: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呈现异彩纷呈的语言现象,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的天地。   如,讲到practise doing sth的用法时,马上给出一道选择题:
   he often practices___________ english.
   a. speak b. spoke c. spoken d. speaking
   试题一给出,大部分学生会立刻作出反应,认为d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打破思维定势,教师进一步暗示学生此题答案可能不唯一,引导他们对那三个被排除的答案提出批判性质疑,许多学生很快会发现答案c也完全正确。此时如果再让学生朗读:“he’s practising speaking spoken english.”学生定将兴趣浓烈,愉快地掌握practise doing sth和spoken english这两个表达式,我们也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品质,而这种批判性思维品质一旦形成,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时就会尽力避免固有的思维定势,审慎思考,全面考虑。

四: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教新知识前提出一定有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能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旧的知识去解决,这时就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此时进入新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英语教学中有效的方法。

在学生学习《牛津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birdwatchers》的语法时,我在课堂内设置记者采访的情境,我向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与老师进行角色换位,让学生谈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

t: if you are a teacher, what will you do ?学生们根据自己对老师的理解纷纷展开想象,课堂上像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学生精彩的回答:

s1: if i’m a teacher, i will give students less homework because they are too tired’

s2: if i’m a teacher, i will never call students’ parents when they do something wrong.

s3: if i’m a teacher, i will encourage students when they are upset.

s4: if i’m a teacher, i will make friends with students and be kind to them.

听闻此言,我是既震惊又尴尬:震惊的是有这么多学生竟然有如此多的想法,尴尬的是学生的回答反映出他们的思想,作为老师我竟一时不知所措,我意识到要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的批评。于是我就坦率地问,

t: if you are an english teacher, what will you do?

s1: if i’m an english teacher, i will speak english slowly in class.

s2: i will teach students how to improve listening skills.

s3: i will be more patient.

s4: i will spend more time with my students.

s5:i will praise my students as much as possible.

s6: i will give them less homework.

s7:…

(学生畅所欲言,全班沸腾起来,下课音乐铃响起,学生意犹未尽)

t:   well done .you are brave enough to express your own idea. i think they are very reasonable. thanks a lot. i’ll improve myself .(学生热烈鼓掌)

不同的声音来自不同的学生,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它们中间蕴含着无穷的价值。教师应多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发扬课堂民主,努力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在教师与学生对话、碰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融合,共同成长

上述提到的创设不同情境适应不同学习内容的做法只是笔者的一些体会;笔者并不排斥一种情境可能促进多个内容的学习,一种学习内容有时需创设多种不同的情境,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的不同,情境要变化等观点。课堂创设的有效情境也不止上述几种,但无论如何,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想方设法去创设有效的情境,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提出问题,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促进英语教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