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璐说金: 黄金的历史(2)
(2012-09-29 12:51:28)
标签:
财经 |
分类: 【小璐说金】黄金知识学院 |
黄金的历史(2)
金本位制除了对国民的一种偿付保证以外,也是保证国际偿付的公正方法。假如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过多,但是民间的资产并没有这么多的话,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金本位制作为一个划时代的货币制度,对国际而言均具有约束力,以免任何国家滥发纸币,自食其果。
早在1717年,爱锡纽顿爵士就以其个人的经济实力建立起黄金的兑换价,为金本位制奠定了基础。1816年,英国制订了黄金法,开始了金本位制的历史。在1870年以后,欧洲各大国也开始树立起来了自己的金本位制度,规定了国家货币兑换黄金的价格。19世纪末,欧洲与全球的许多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度,各国的货币回家都是从各国的黄金兑换汇率折算而成的。
2、金本位制的特点
一个地区的金本位制度,必须具有以下的六点特质,才能算是完备的,该国的货币才算是真正的全球通行的货币。
1、只要将纸币带到国家的中央银行就可以兑换等值的黄金。
2、黄金的重量和成色与各国货币单位的兑换比率是国家确定的。
3、黄金的价格由法律所规定,固定在一个既定的价格。
4、黄金的进口和出口并不受到任何的限制,进出口完全自由开放。
5、国家所发行铸造的金币和金条储备,虽然是官方所铸,但是可以自由的熔化以作他用。
6、各个国家的货币可以根据兑换黄机的比率,订出一个合理而公平的汇价。并在这一汇价的基础上可以与他国的货币进行自由兑换。
如果各个国家的金本位制度都恪守上述的原则,国与国之间的收支就可以有一定的制衡作用。因此,每一个国家的货币,均是以等值的黄金作为后盾的。,若此国的贸易收支出现盈余,意味着大量的黄金从他国滚滚而来。这也会使得货币发行量大增,国家的黄金存量增加,尽而使社会上的各项消费和需求大为增加。需求的增加会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国家的出口;在出口的不利的情况下,国家为了使国际收支盈余的局面缓和,就会实行平衡赤字的状态,促使黄金外流。与此相反,如果国家的收支帐出现赤字,黄金外流使支援货币流用的黄金数量减少,货币发行量亦随之下降,带动物价的下降。此种情况又有利与国家贸易的出口,可令黄金回流到该国。
3、金本位制度的起起落落
正是因为每一个国家都要求有自己独立的金融政策,金本位制度自然就对各个国家财政金融部门构成了过大的约束。比如说,假如一个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货币的需求较大。可是黄金在这一国家的存量却相对的较少,不能够配合货币的需求。这就不得不通过滥发货币来进行弥补。这样必然会使得货币的“含金量”降低。
在1914年欧洲战争爆发期间,由于战乱的关系,许多人都抢购宝物防身,导致物价飞涨,但是货币的供应本身因为受黄金存量所左右,并未能作出配合。从而导致有一些国家放弃有金储存才印银纸的政策,大量的发行钞票以应当前的需要。这也使得金本位制度所发挥的功能完全的失效了。
欧洲战争过后,世界经济极其不景气。为了改善各个国家之间的收支平衡,除了将自己国家钞票的面值增加以达到货币贬值的目的以外,还实行对资金的管制。再加上一段时期以后的世界经济大恐慌,黄金兑换货币的政策,亦渐寿终正寝。不过,到了1941年,全球性的
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金本位制度宣告完全崩溃。
1944年7月,世界各过主要国家为了整顿国际性的金融紊乱状况,各国在美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达成协议,重新制订黄金兑换制度,并成立了国际
货币基金会。国际货币基金会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各国会员国跨越国际收支的难关,并负责使各国的汇率保持稳定。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条款规定,各个成员国家的货币都必须以黄金作为基础,美圆可以以固定的汇率兑换成黄金,而其他的会员国可以以黄金或者美圆作为其货币的后盾。也就是说,除了黄金以外美圆也可以作为储备的一种。而美圆则把黄金兑换率定位官价每35美圆一盎司,也就是说只要拿着35美圆就可以到美国的中央银行兑换一盎司的黄金,这就是黄金兑换制的基本内容。
前一篇:小璐说金: 黄金的历史(1)
后一篇:小璐说金: 黄金的历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