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3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中国2月进口同比增长38.1%,为2012年同期以来最高;2月出口同比下降1.3%;贸易帐逆差91.5亿美元。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出口提前至春节前,导致1月出口增幅过大,2月有所修复。1-2月累计同比更能反映真实情况。出口回暖趋势并未发生变化,只是没有1月出口显示的那么好。
他认为,出口确实在趋势性回暖,与海外经济持续回暖一致。出口回暖也有价格因素,多数出口商品的出口金额同比高于数量同比。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以美元计,1-2月出口增速为4.1%,同比由负转正。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张一平认为,2016年下半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需求改善、大宗价格回升和由此带来的部分新兴市场基本面好转,量价层面均有改善。
进口增速则超预期回升。数据显示,2月进口人民币值同比增速为44.7%,好于前值22.5%,美元值同比约为37.8%,大超预期。
邓海清认为,与2016年年初相比,原材料进口价格飙涨,是导致进口快速回升最主要原因。同时,如果只看代表商品的进口数量,进口回暖的幅度要小很多,但这才与经济缓慢回暖的情况相匹配。
受进口大增和春节期间企业出口规模季节性偏低的影响,2月出现了贸易逆差。数据显示,人民币值贸易逆差为603.6亿元,美元值约为87.8亿美元。
张一平表示,2014年以前一季度往往会出现季节性贸易逆差。本月的逆差凸显了衰退式顺差的消退,在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内需改善的背景下,贸易顺差确有收窄压力,但不代表未来有持续的贸易逆差。
市场人士表示,春节因素导致贸易差额减少甚至逆差。企业在春节前提前安排出口,以减少库存成本,导致春节前的出口激增;而在春节后才进口生产,以避免节前进货却无法生产导致的库存成本,导致春节后的进口激增;若春节恰好位于月末或者月初,则会导致前后两个月的进口和出口形成巨大剪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