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所谓“逃废债”,简单而言,就是指有履行能力而不尽力履行债务的行为。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违约案例明显增加。这些不断增加的案例一般都是债务人(融资企业)主动申请破产重组。
这种违约打破了刚性兑付,积极的方面是,促进了债券市场向信用风险定价的市场化方向演进,同时降低了企业的杠杆率。但消极的影响也值得高度关注,这种不经过债权人同意的单边违约行动,已呈现出一种越来越令人担忧的恶意逃废债苗头,并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
据报道称,目前一些企业出现的以“逃废债”为目的的违约行为,已直接导致了金融机构因为风险的不可控而一刀切地拒绝为所有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两高一剩”行业进行再融资,而接下来的一段时期,恰恰是“两高一剩”债券到期的高峰,再融资的断裂会直接造成行业整体性的坍塌。
值得注意的是,据日前媒体报道,银监会已有针对“逃废债”的具体部署。据悉,银监会拟建立风险机构、风险业务、风险产品、风险客户一览表,并针对“逃废债”的多种形式和特点,会同相关部门出台监管措施。
针对银监会下一步法治建设工作重点,张劲松表示,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治宣传教育协调机制;加强银行业法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银行业法律顾问制度。
理财产品收益走低定开债基低风险份额受宠
据新华社电 “宝宝类”余额理财风光不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也持续走低。在这一背景下,定期开放债券分级基金的低风险份额以“约定收益”特性,受到稳健型投资者青睐。
来自融360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下滑至3.89%,为年内首度“破4”。此后这一数字持续走低,6月平均收益率降至3.78%。
曾经风光一时的“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水平同样不乐观。以代表性产品余额宝为例,其七日年化收益率自7月23日以来持续在2.4%下方徘徊。
与理财产品相比,定期开放债券分级基金低风险份额“约定收益”优势显现。根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定开债基低风险份额共有17只,其中3只约定年化收益率达到或超过4%。
以2013年上市以来每三个月开放一次的易方达聚盈A为例,新一期约定年化收益率为4%。封闭期为6个月的中加纯债分级A今年6月进行第三次开放申赎,约定收益率达4.55%。
在“资产配置荒”的背景下,定开债基低风险份额成为热门配置品种。据了解,中海基金旗下惠利A6月21日首次开放申购,3.8%的约定收益率吸引了54亿元资金蜂拥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