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语趣谈》读后感

(2014-06-17 09:01:53)
标签:

杂谈

 

http://s8/mw690/002VEMuTzy6JJQrD1Rla7 许嘉璐《古语趣谈》(中华书局,2013年,191页)

 

中学时曾买过许嘉璐主编的《古代汉语》,未及细读,至今还存在老家书柜里。月前看到此书,一翻之下颇为有趣,心想高头讲章读不下去,“趣谈”总不至于半途而辍。这本书果然没让我失望,古今对照,见微知著,让人对中国古代的语言、社会和习俗有了更深的了解,功莫大焉。

兹举几个例子,必要时用洋文作为参照,以加深印象:

一、许老善于“求知于字外”,从一般读者不深究的地方,读出作者的良苦用心。比如《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鸿门宴”座次的描写:

http://s5/mw690/002VEMuTzy6JJQvz1oo04

秦汉时期,室内座位以西为上,北次之,南又次之,东最卑。西南角叫“奥”,是最尊之处,项羽当仁不让。项伯既是他叔叔又是下级,与自己并排而靠北。范增是“亚父”,居北。刘邦虽曾“约为兄弟”,但要煞煞他风头,居南。张良是刘邦谋士,等而下之,居东。樊哙是刘邦侍从,没有座位,只能站着,他一入帐就“瞋目视项王”,因为正好面对面,所以引起项羽警觉。宴会开始后,范增召项庄进来舞剑,“意在沛公”,项伯不忍,“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由此可以推断项庄在北,项伯在南。经许老这一番解说,我们明白了司马迁之所以不厌其烦交待座次,实际是为了表明项羽的傲慢和对刘邦的态度,《汉书·高帝纪》略去这些交待,实在不高明。

二、“三”在古汉语里可以表示多,也可以表示少。为什么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和大数比,算小的;但和小数比,则是大的。比如“三寸金莲”,极言其小巧,实际并不止三寸。再如《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学无常师,老师就在身边。如果说“二人行”,除了自己就剩下对方一人,无异于说“人人皆师”,是不可能的。

许老没有点明的,是这“三人”包括说话人在内,不是指路旁走过的三个人。这么看来,Arthur Waley的译文虽然啰嗦,却是很准确的:Even when walking in a party of no more than three I can always be certain of learning from those I am with。

三、“新郎”、“新娘”均出自“良”。《诗经·唐风·绸缪》中说:“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情人眼里出西施”;在丈夫或妻子眼里,对方是最好的。英语有类似说法:better half。《牛津英语词典》考证,原指a very close and intimate friend,比如莎士比亚在诗中曾写到:When thou art all the better part of me。他的同时代诗人Sir Philip Sidney在爱情传奇The Arcadia中,曾让Argalus对妻子Parthenia说:My deare, my better halfe (sayd hee) I find I must now leaue thee。此后,better half就常用来指丈夫或妻子,现在一般只指妻子。

“娘”单字专指母亲;通称女子要加字,如“娘子”、“红娘”。日语“孃”(むすめ)则专指女儿或姑娘,不能望文生义。

四、“天”是在“大”(张臂分腿而立的人)最上面加个标志,本指头。《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刑天”字面意思是砍去了头,由于该神有此遭遇,故名。“天”后引申指天空,用与之音近的“颠”、“顶”表示其本义。

“地”从土,也声。《说文解字》:“也,女阴也。”可能因为尾巴与生殖器都在人体之下,古人常把两者混淆,比如把动物交配称为“交尾”。把土地比作母亲,是源于古人对土地滋育草木的观察,不是汉民族独有的观念。比如古罗马神话中有叫Terra Mater的女神,英文也有mother earth的说法。

五、“反训”是指同一个字具有相反两方面的意义。比如《论语·泰伯》中“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乱”意为治理;《史记·孔子世家》中“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乱”意为紊乱。“乱”上古字形是“双手理丝”的样子,自然包含两个截然相反的意思:丝乱;让它变得不乱。再如《诗经·小雅·桑扈》“受天之祐”,“受”意为接受;《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因能而受官”,“受”意为授予。客观事物本就是相反相成的,它们在头脑中形成的观念也是相反相成的,所以才有“反训”的语言现象。

我还想起几个汉语中的例子:“劝戒”是阻止,“劝酒”却是鼓励;“救火”是“灭火”的意思;“甲队大败乙队”和“甲队大胜乙队”可以互换。类似的例子,英语中也有:periodic既是定期,如periodic visits of a mail steamer to an island,又是不定期,如periodic outbreaks of the disease;have a temper是生气,lose one's temper也是生气;fat本义胖,但fat chance却和slim chance一样,都是机会渺茫的意思。

六、古人碰到与疾病、死亡、排泄、性事有关的,常常避讳或借助委婉语,比如不说大小便,而说“如厕”、“更衣”、“解手”。最初的讳词,时间长了,仍嫌太直白,于是现在人改说“方便一下”、“对不起,我出去一下”。这种心理,古今中外皆然,英美人也不例外,拿“(上)厕所”来说,就有bathroom、washroom、public convenience、the geography (of the house)、small(est) room、call of nature、pay a call等委婉说法。

此外,正像我们不说“下岗”而说“待业”,英美老板也很少直白地说You're fired,而说I'm letting you go。Undertaker已经是委婉语,意为undertaker of burials,但现在连它也嫌太直白,改说funeral director或者mortician。亚非拉很多国家,最初叫backward countries,后来一步步“毕业”,改成poor countries还不够,还要改成比较级poorer countries,甚至于underdeveloped countries、developing countries,直到如今最时髦的emerging countries。

从以上六个例子可以看到,学古汉语有点像学外语,都不容易,都要下苦功夫,要背诵,要精读文本,要抓住字词,尤其要关注“假朋友”(false friends),存其同而求其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Empire观后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