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故,读懂沧桑中华(06)

分类: 传统文化 |
文化典故,读懂沧桑中华(06)
28、投笔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
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9、阳关
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西南。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
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30、折柳
汉代京城习俗,凡送远客,都要送到长安东面的霸桥,并折柳枝相赠。后指送别。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1、折腰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
32、哀鸿
比喻悲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前一篇:文化典故,读懂沧桑中华(05)
后一篇:文化典故,读懂沧桑中华(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