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故,读懂沧桑中华(04)

分类: 传统文化 |
文化典故,读懂沧桑中华(04)
19、楼兰
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0、梦蝶
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唐李商隐《无题》:“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宋陆游《闲游》之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21、青鸟
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
隋薛道衡《豫章行》:“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传消息。”
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2、三径
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东晋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23、桑榆
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