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中国千年美学盛世的亡国之君

分类: 历史迷雾 |
开创中国千年美学盛世的亡国之君
艺术家会为了艺术玉石俱焚,所以当国家权力掌握在一个艺术家手上时,他会倾国之力去实现他的艺术梦想。在艺术上是令人感动的,但在社稷民生上,却是一种灾难。也许赵佶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会断送北宋王朝,他仅是以他作为艺术家的天真、浪漫、美学主义去缔造他的王国。也许他更没有想到,他的极致追求让中国的美学遥遥领先西方,直至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宋徽宗赵佶,宋朝第八位皇帝。在位26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赵佶这一辈子,于政治,没留下什么好功绩。但却一手开创了中国千年的美学盛世。
他是手书金钩铁画的“逆子”
赵佶怕是中国这么多皇帝里书法造诣最高的,在他23岁时,一贴《瘦金千字文》横空出世。这位宋帝打破了前人对书法藏锋不露的要求,破天荒地让字里行间的金钩铁画们,以最为飘逸洒脱的姿态挺劲而出。既有“天骨遒美,逸趣霭然”的灵秀韵味,又赋予了所书文字“屈铁断金”的爽利个性。从此,瘦金体成了赵佶眉心的一揭标码。
后人谈及瘦金书必会想起这位窝囊皇上,然而难得的是,不似其他名家笔法,瘦金体虽仿者无数,得其骨髓者却寥若晨星。
他是细绘浮云游鹤的“痴者”
除了书,赵佶还爱画。和当初首创瘦金体的离经叛道一样,他细笔一转,漆墨一涂,又任性地把讲求泼墨大写意的传统画法推翻。他创立了一派细绘花鸟,重视写生的工笔画风,他说画画一定要入微,因为只有做到形似才能达到神似。
他发现“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腿”,他眼光精到,只需看一眼月季花图,便能认出画中的花开在春天的正午时节。
有趣的是,赵佶赏画有一个很“霸气”的癖好,他总爱在自己喜欢的书画上题跋,让人难以分辨画作者究竟是谁。
而赵佶的题跋看上去像一个“天”字,但又因上下两横分隔得太远,看久了倒像是“天下一人”的合体。
他曾在《山禽腊梅图》的题跋中写下诗句:“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在他心中,画画是自己前世今生的约定,也是一辈子至死都不会消逝的挚爱。
赵佶怕是第一位给书画写情诗的人了,而对于画的痴爱,他做到了皇帝中的极致。
他是苦心经营制瓷的“匠人”
中国古代有官家制瓷的传统,赵佶则是这个历史的开创者。他一手建立了宋代,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官窑,他把在字画上无法体现的立体器物之美,毫不吝惜地都倾注在了一款款青瓷上。
不似别朝天子喜好白瓷彩绘的雍容,赵佶独追求青瓷本真的釉色之美。在他看来,素雅、至简才是美学长存之道,作为对艺术要求极尽严苛的“强迫症”皇帝,赵佶一直本着“匠人”般的极致来造物,烧好的瓷要由他过目,稍有不佳便当场摔碎,而烧窑制瓷的师傅也会被立马治罪。也正是他这种近乎残忍的完美追求,才得以让宋瓷登上了一个卓越千古的高度。
无论是瘦金体的锋芒,还是工笔画的精致,亦或是宋代青瓷的素雅,为美,赵佶穷尽了自己的一生。在中国历代皇帝中,赵佶虽治国不行,但他仍光芒万丈。他以超凡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美学造诣,让今天的我们只能高山仰止。
然而,历史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爱捉弄人,这样一个如此醉心艺术的逆子、痴者、匠人,却偏偏错生在了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