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诸葛亮歧视魏延是因怨恨关羽吗?

(2016-01-19 00:02:33)
标签:

魏延

诸葛亮

关羽

刘备

杨仪

分类: 历史迷雾

诸葛亮歧视魏延是因怨恨关羽吗?

 

 

诸葛亮歧视魏延是因怨恨关羽吗? 

魏延与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里,魏延是个排在关、张、赵、马、黄后面的配角,最后还成为叛臣,遭受满门抄斩。但据史书所载,魏延一生对蜀汉忠心耿耿,屡建奇功,备受刘备的信任。而魏延之死,则是由于诸葛亮在临死之际,故意将军权交给魏延的死对头长史杨仪,导致两人火并,最后杨仪假丞相之遗命,将魏延处死。诸葛亮之所以要假杨仪之手处死魏延,这是因为诸葛亮对魏延充满偏见。那么诸葛亮对魏延的偏见,从何而来呢?

        诸葛亮对魏延有个“云长——文长移情”环节。

        魏延之一生,成也关羽,败也关羽。换言之,刘备宠信魏延,是正向的移情表现,诸葛亮反感魏延,则是一种负向的移情表现。那么,魏延与关羽有什么相似之处呢?下面的表展示了两人在姓名、相貌、气质和兵器使用上的相似之处。

    关羽,字云长, 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用青龙偃月刀。(《三国演义》)。魏延,字文长,身长九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用大刀。(《三国演义》)。此外,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三国志·关羽传》),而魏延也“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三国志·魏延传》)。

        由此,刘备之宠信魏延,是因为他神似二弟。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219) 称汉中王时,曾撇开三弟张飞而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诸葛亮之讨厌魏延,也是因为魏延像关羽一样的逞强要胜,刚愎自负,令诸葛亮感觉非常不舒服。

        诸葛亮平生办事以谨慎为本,最忌讳见那种口出妄言之人。关羽贵为刘备二弟,又是名震华夏的大将,诸葛亮不得不敬他三分。但魏延是后来之人,诸葛亮断无敬他之理。所以诸葛亮有机会就会打压魏文长的气焰, 表面上是在提醒魏延,潜意识中却是在宣泄对关文长的怨恨。用时下的术语来讲,诸葛亮对魏延长期实施了职场冷暴力。

        想当初,关云长由于没有贯彻诸葛亮之“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策略,结果腹背受敌,失去了荆州要地,不但赔了自己的性命,也使刘备、诸葛亮之克复中原,匡扶汉室之大计严重受挫。云长人之已死,不可追究,而今可文长说话办事有如云长复生,能不使诸葛亮心生厌感吗?特别是诸葛亮每每出川,都要远涉祁山月余才能抵达渭水一带,而如果荆州不失,蜀军由荆州出击许昌,不过数日路途。可文长又偏偏不识相,屡屡提出要孤军奋入,且不谈其胜算把握如何,就是其粮草供济也难保障。这岂不又是关公当初动不动言以五百小校而取大城池之狂妄吗?想到这里,诸葛亮能不烦恼?关云长大意失荆州在先,魏文长欲轻进长安在后,诸葛亮怎能不防?

        诸葛亮之云长-文长移情就是这般形成的,其天长日久必然对魏延产生一股说不出的厌感来。由此,诸葛亮打压魏文长, 其实也是在打压关云长当初的自傲气焰。诸葛亮明知蜀军除了自己当数魏延最有智谋,却在临死之际,故意举魏延的死对头杨仪做主帅,这分明是在逼魏延造反!

        纵观诸葛亮对于魏延的一系列不公正对待,回溯到其与关云长之间的矛盾,我们就会对诸葛亮的移情表现深有体会了。所以说魏延这一生,是成也云长,败也云长!

        诸葛亮死后不久,魏延即以反叛罪被杨仪遣马岱斩杀,并殃及三族,这是蜀汉的第一大冤案。史书将记载,这本是因为魏延要求继续北伐不成,被控反叛而遭诛杀。人们有所不知的是,魏延自从跟随刘备以来,屡立战功。所以刘备在自封汉中王时,提拔魏延为统领汉中的镇远将军,爵位远在赵云等人之上,与关、张齐名。但诸葛亮执政后一直对魏延不予重用,对其“分道进军,会和潼关”的建议更是嗤之以鼻。特别是在诸葛亮收取姜维之后,他一直将姜维视作自己的接班人,重点加以培养,故在临死前故意不让魏延参与后事安排,还趁机削去了他的兵权。

        众所周知,蜀军上下除了诸葛亮之外,就属魏延资格最老,爵位最高。丞相病故后,魏延却要受制于对军事一窍不通的长史杨仪(魏延的死对头)。魏延对此当然不悦,提出要继续北伐,并自请充任先锋。不想,这竟被杨仪当作反叛的借口,削去兵权不算,还要满门抄斩,这实在是在私仇公报!魏延早年追随刘备,出生入死,后来效力于诸葛亮,南征北战。在讨贼兴汉这件事上,恐怕没有谁敢说比魏延更坚决。诸葛亮历次北伐,要求做先锋的总是魏延。甚至在他听到诸葛亮死讯之时,还坚称“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

        可惜魏延自建安十四年到建兴十二年,二十六年效命刘蜀,官拜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却不得善终,并累及三族氏人。魏文长,有这么可怕吗?

        其实,真正可怕的是诸葛亮对魏延的偏见!诸葛亮因怨恨关羽而歧视魏延,为了树立姜维在蜀军的地位又不断加以打压,最终假杨仪之手来逼魏延造反,而后处之。这才是魏延冤案的根源所在。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无疑是一个圣人,但他也有做小人的时候。在对待魏延的态度上,诸葛亮就是一个小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