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是孟姜女与生俱来的使命

标签:
孟姜女孟姜长城小万秦始皇 |
分类: 文学鉴赏 |
哭是孟姜女与生俱来的使命
孟姜女故事最早见于唐代的《同贤记》,可能是由《左传》所载春秋时“杞梁之妻”哭夫崩城故事演化而成,后来以多种文艺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著名村姑孟姜女,以哭倒长城而着称,孟姜女的知名度是很高的。想想看,哭三天三夜,容易吗?必定她有非常好的嗓子,一哭就会产生巨大的共振波,把坚如盘石的长城给震倒。据说,孟姜女哭倒长城达七次之多,刚刚修补好,孟女士“哇”地一声:“我的命好苦啊!”墙撑不住,垮了,民工又得把倒了的城墙再修起来,劳民伤财得很。
可是,孟姜女与生带来的任务就是哭,编故事的人在一开始设计孟姜女这个人物的时候,就是让她一上台就哭,而且,要一直哭下去。因为,她命苦啊!
为什么孟姜女那么命苦?
话说秦始皇时期,某天孟姜在池塘里洗澡,被一个男青年万杞良(民间把“杞梁”说成“万杞良”)看见了。这就算放在今天也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孟姜楞了,没去掩住脸而试图掩全身,结果小万就把她看了个一清二楚。她马上就向小万求婚,小万看到美女自然也答应了。另一种版本说孟姜是洗手时被人撞见了,我以为此说不可信,因为秦朝风气没那么封建讨人厌,而春日女孩子下池沐浴更有一种祓禊的求偶意味,较符合孟姜追求幸福的热辣辣的性格。
两人成亲后,小万不幸被征兵去修长城了,孟姜只好哭哭啼啼地送走爱人。她一想到小万从此就要从南方到寒冷的北方露天作业了,很不放心,一口气地织了好几件温暖牌毛衣,然后又千辛万苦地送到陕北(也有说送到山东、河北的)。从湖南(一说是她是安徽人)到陕北,远赛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且还是一个年轻美貌的小娘子独身行走,再加上孟姜又没什么盘缠,要有那么大一笔旅游费用的话,小万早就交点征税不去服役了。千难万险到了陕北,憋了那么一肚子的委屈和骄傲,想向丈夫发发嗲、邀邀功时,丈夫却死了。长城啊长城,孟姜看到此,能不悲从心来吗?孟姜扒开长城脚,看到丈夫的尸骸,放声嚎啕大哭,直哭得山川变色,天地动容。“轰”的一声,豆腐渣工程倒了一角。传说到这里“嘎”地止住了。
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这样的结局显然是不会符合大家口味的,于是,在以后的戏剧和小说故事中,又有了以下的狗尾续貂——
长城被反反复复地哭倒,勾起了秦始皇的好奇心,他亲自到哭倒的长城脚下看个究竟,同时也看到了孟姜女。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
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
一是,请和尚给万杞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
二是,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万杞良;
三是,埋葬万杞良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
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
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这样,故事总算有了结局。
不过,再想想: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肯定是假,你想想:孟姜女只是个弱女子,即是嗓子再好,产生的共振波再强,也不至于多达七次哭倒长城;但是,孟姜女的丈夫万杞良被征兵去修长城肯定是真,那时候,民间该有多少丈夫告别父老妻小被征去修长城啊?其中又有多少损身丧命于长城脚下?
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从春秋至明,近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那样的遭遇。因此,姜女和杞梁,是劳动人民在承受无限度的劳役中塑造出来的两个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千百万下层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动人的哭长城故事,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书写的楹联: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这当是中允之论。
孟姜女哭了两千年了,既然她是被虚构出来的苦情戏的女主角,那么,她“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哭,为那个时代被劳役、被夺去幸福乃至性命的人而哭,到今天,我们也该明白了:她——苦情戏的女主角孟姜女——仅仅在为自己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