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身体吕温直呼鱼戏借口 |
分类: 历史迷雾 |
一生都在政治刀尖上舞蹈的大唐才女
上官婉儿这个名字在唐代的才女中应该是有一席之地的,她不仅诗作气度不凡,不让须眉,而且曾像神话中的文魁星一样掌管着天下文宗。当年,她登上高高的彩楼,奉诏评诗,天下才士的文章全都归她评点衡量。沈佺期和宋之问这样的诗坛大腕也不得不恭恭敬敬地献上诗去,然后乖乖地站在下面等待她的评判。另外,在政治舞台上,上官婉儿堪称“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唐的最高权力中枢,以至于现在有人将她称之为“巾帼首相”。然而,上官婉儿的诗作在《全唐诗》中虽然存有三十二首之多,但多数是一些应制诗,真正表现她自己个人情怀的却非常少。这也难怪,她一生都在险恶的政治漩涡边徘徊,相当于在高空中的钢丝上舞蹈。因此,她是那样的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所以在她的诗作中,也是小心翼翼地藏起个人的感情,写出那一篇篇四平八稳,无可挑剔的应制诗,这世态人情,婉儿早早就懂得。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梁羽生的小说《女帝奇英传》中,少女时代的上官婉儿一出场念的就是这首诗。历史上也多传说当时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就是因这首诗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想想也有些道理,上官婉儿现存的诗作中,以这一首最具真情。而婉儿其他的诗作,几乎是清一色的应制诗或者是“关系诗”。应制诗是应皇帝之命而作的,所谓“关系诗”是为了讨好某些人而作的。就像酒席宴上一定要向掌管着你职位升降、工资多少的人敬酒一样,说来也是一种应酬。
我们知道上官婉儿的祖父是上官仪,因鼓动高宗皇帝废武后而被杀。唐朝时,官员如果犯重罪,成年男人被处斩,家中女眷一般是没入宫中为奴婢。当时上官婉儿还是个小小婴儿,就随着母亲郑氏一起被没入宫中的掖庭,那是个专门让受罚宫人干粗活的地方。娘俩在艰苦的日子里慢慢熬,上官婉儿可能秉承了祖父上官仪的基因,另外其母郑氏也是个知书通文的人,于是十四年后,婉儿不但出落成了一个如花美少女,而且还是个颇富文采的才女。这一首《彩书怨》,满篇写的都是怨妇离情,有人猜测说是写给当时的皇子李贤的,并给上官婉儿安排出一段爱情剧本。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少,当时被罚没到掖庭的婉儿恐怕很少有机会能见到皇子李贤,即使能见到也不会接触太多,也许上官婉儿自己暗恋这个仪容俊秀的皇子,但是李贤恐怕不会对她有太深的印象,更难说他们之间会发生点什么事。
所以,这首《彩书怨》,十有八九是婉儿模仿古时那些相思别离之诗而拟作的。当时婉儿尚且“小姑居处独无郎”,根本没有陪伴她的男人。然而,也不能说婉儿此诗就完全是无病呻吟,当时的婉儿已是十四岁了,虽然这个年龄现在的女孩还在上初中,但在唐代,已是谈婚论嫁的年纪,婉儿在宫中为婢,根本没有权利去选婿择夫,念及于此,婉儿自然会觉得古诗里离妇的哀怨和她的心情也是有相通之处的。从艺术性上来讲,婉儿这首五律写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此诗看起来比较平常,也是用了不少典故的。第一句“叶下洞庭初”,似乎是泛泛而论,其实出自屈原《九歌》中的句子:“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此句既暗用古人典故,又营造出一种萧瑟惆怅的氛围,也是非常成功的。“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这一联尤为巧妙,天寒露正浓,虽有香被,无人共寝,未免身寒心更寒;月落天将晓,锦屏华屋,空虚无人,自是室虚梦亦虚。
我们接着看“欲奏江南曲”,对于《江南曲》,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就是那首:“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古人常把男欢女爱称做“鱼水之欢”,这首民歌在语文课本上出现时,虽然老师不那样讲,但应该承认,民歌本来是有这么个意思在其中的。这里婉儿在诗中说,我想奏一曲比喻男女欢好的《江南曲》,于是匆匆地写了一封寄往蓟北的书信。“江南曲”和“蓟北书”对仗相当工整巧妙。这蓟北书的内容,不用说大家也知道,就是盼他回来和自己“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呗。
诗中最后一句,又将信中的内容点出来,“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书信中的意思,只是表达我离居已久的惆怅心情而已。当然,要按后世的眼光,没有这句不点出来反而更含蓄有味,但这也是初唐时的特色,初唐及以前的诗句,往往说得比较“透彻”直白。总体说来,这首诗写得是相当不错的。钟惺《名媛诗归》卷九中说:“能得如此一气清老,便不必奇思佳句矣!”对此诗倍加夸奖,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夸得更高:“杨升庵(杨慎)所选《五言律祖》六卷,独此一篇平妥匀净,颇异六朝气格。”婉儿这首诗成了这本五律集中最佳的诗作了,可见十四岁的婉儿此时的功力就决非一般了。怪不得当时武后看了后,也惊叹她的才华,命她掌管玉玺,草拟诏书,并且“百司表奏,多令参决”,成为武则天的“贴身秘书”。然而,武则天是何等人物,婉儿生活在她的威仪之下,也是整天胆战心惊的。武则天称帝后,婉儿虽是宫中才人,但武则天是女皇帝,她这个才人当得有名无实。武则天自己广选美少年入宫来侍侯,却根本没有想过为婉儿找个夫婿什么的。在武则天心中,只是视她为自己身边的一把“总钥匙”罢了。此时的婉儿,肯定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的滋味。
如花的青春岁月,却是如此的寂寞难耐。当时宫里已经有了二张兄弟,要说二张也是经过全国选美挑出来的超级男生,自然也算是极品帅哥。婉儿也是有情有欲的女儿身,有次不免贪看了张昌宗几眼,不料被武则天瞧见。武则天盛怒之下,扔了一只玉簪刺破了她的额头,差点完全毁容。对此,婉儿当然是不敢怒也不敢言。从此,婉儿眉间落下了个伤疤,聪明的婉儿就剪了个花瓣贴住。后来这反而成为宫中的一种时髦打扮,宫妃们眉间没有伤痕,也贴上个花。其实,这正像婉儿一生的写照,她的一生总是被伤害,但她却默默地忍受,用表面上的鲜艳明媚来掩盖内心的疮疤。
再读她的《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
其一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其二
鸾旂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其三
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
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
这首诗写于景龙三年(709年),此时的婉儿,终于迎来了她一生中最滋润的时刻。神龙元年(705年),让天下人无不胆战心惊的女皇武则天终于病倒在床,再也无法处理政事。她像一棵被白蚁蛀空的老树,再也没有了当年那旺盛过人的精力。大臣们趁机拥中宗复辟。一向夹着尾巴做人,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的婉儿终于迎来了好时机。
许多年来,婉儿一直陪伴在武则天的身边,虽未蒙亲授,但整日里耳濡目染,对政治上那些夺权争锋的把戏,以婉儿的聪明恐怕早已学了个八九不离十。武则天在世时,给婉儿一百个胆子,她也不敢在女皇面前耍花枪。但现在武则天一死,对于少说也有上百个心眼的婉儿来说,对付面团一样怎么捏都成的中宗李显,以及野心大、才智少的韦后,简直就是牛刀小试,轻松得很。或许当年的婉儿曾经是个纯真的少女,但此时已经是四十多岁的婉儿,早已是个充满欲望的女人。她压抑太久,权力和男人,她都想要。当然,她明白,相此起来,更可爱的是权力。
于是,她一方面做了中宗李显的嫔妃,以婉儿的美貌和才情搞定李显还不是小菜一碟,于是中宗很快就将她升为了昭容。另一方面,她为了不让中宗的皇后韦氏吃醋,也特意和韦后套近乎,并将自己的老情人武三思让给韦后“享用”。我们平时常说“做人要厚道”,但说起来唐中宗实在是太厚道了,自己的老婆韦后公开在他面前和武三思调情玩乐,他居然也视如不见,当真是名符其实的“忍者神龟”。婉儿见中宗如此好脾气,于是越发得意,请求在宫外私立宅第。中宗竟也点头同意。婉儿在宫外盖了一座豪宅,其母郑氏也被封为沛国夫人,荣华无限,据说婉儿出生前,其母郑氏曾梦见一个神人给她一杆非常大的秤,并说“持此秤量天下”,郑氏以为肯定要生个男孩儿,岂料却是婉儿这个小丫头片子。郑氏不禁好生失望,抱着襁褓中的婉儿刮她的鼻子说:“称量天下的就是你这个小东西?”襁褓中的小婉儿居然咿咿呀呀仿佛回答:“是!”到了这时候婉儿才终于让她妈妈明白了神人的话决非虚言。
婉儿手中有权,可以翻云覆雨,自然就有朝臣们来行贿,进行权力寻租。对于钱,婉儿来者不拒,并且明码标价,花三十万钱就可以当官,就算你是杀猪卖肉的,甚至奴婢下人,只要交了钱就有官做,哪怕是一无学历二无才干。当时称之为“斜封官”。于是当时官员暴增,达数千人之多。这其中,也不乏对婉儿进行“性贿赂”的,最有名的就是崔湜。崔湜其人,长得倒也非常帅,也很有才学,但人品却不怎么样,他在政治上见风使舵,那派强他就依附谁,崔湜不但自己“卖身”,而且全家总动员,让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也到宫中和太子勾搭。有人讥讽崔湜说:“托庸才于主第,进艳妇于春宫。”说来婉儿对崔湜还是挺有情意的,女人毕竟是女人,比起那些和美眉们上了床也不给角色的男导演们强多了,绝对是投桃报李,让男人有付出就有回报。上官婉儿在中宗耳边一美言,于是崔湜的官职就像火箭迅速窜升,直到相位。看来唐朝时这“潜规则”也挺厉害的。
此时的婉儿,正沉醉在金钱和男色的享受中,《驾幸新丰温泉宫》这三首诗,就恰恰写于这个时期。像清朝皇帝夏天时常到承德避暑一样,唐朝皇帝每年冬天就要去骊山温泉去休养一下。这里简单地解释一下此诗:“三冬季月景龙年”,三冬季月指腊月,景龙是中宗的年号,这时候婉儿人逢喜事精神爽,诗也写颇有气势。冰封大地,雪满郊原,按说是比较凄清的,但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意气风发的婉儿眼中,却是“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马如龙般电掣而过,一片洁白的霜雪高原如堆琼砌玉。“鸾旂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皇帝出行的队伍旗帜招展,万马奔腾,煞是壮观。“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这两联也颇为工整,又切合应制诗“颂圣”的要求,婉儿功夫之老到,于此可见一斑。明钟惺《名媛诗归》卷九说:“全首皆以猛力震撼出之,可以雄视李峤等二十余人矣。”说得也并非过份。收尾这一联“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意思是说希望年年岁岁都能跟着皇帝出行伴驾,这太太平平的好时光也一直长久下去。这句话恐怕倒并非应景之语,婉儿刚从武则天时代的阴霾中走出来,终于等到了阳光,她当然想一直这样“灿烂”下去。
婉儿此时的心情恐怕就像我们现在这首歌中唱的:“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然而,她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就在眼前,她的生命已经只剩下几个月了,几个月后,她血溅于地,惨死在刀下。
中唐诗人吕温以婉儿为题写过一首诗──《上官昭容书楼歌》:
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
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歌阑舞罢闲无事,纵恣优游弄文字。
玉楼宝架中天居,缄奇秘异万卷馀。
水精编帙绿钿轴,云母捣纸黄金书。
风吹花露清旭时,绮窗高挂红绡帷。
香囊盛烟绣结络,翠羽拂案青琉璃。
吟披啸卷终无已,皎皎渊机破研理。
词萦彩翰紫鸾回,思耿寥天碧云起。
碧云起,心悠哉,境深转苦坐自摧。
金梯珠履声一断,瑶阶日夜生青苔。
青苔秘空关,曾比群玉山。神仙杳何许,遗逸满人间。
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有人买得研神记。
纸上香多蠹不成,昭容题处犹分明,令人惆怅难为情。
公元710年,老好人中宗暴死,史书上一般都认定为是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杀。我却总是怀疑,因为当时中宗已五十五岁,唐朝皇帝有家族遗传病,到了这个年纪,多数有中风之类的疾病。中宗如果是突发脑溢血之类的疾病导致死亡也很正常。总之,中宗死的很是突然,这就给李隆基一个最好的借口──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杀中宗!
李隆基发动兵变,杀死了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拿出一份伪造的中宗遗诏,为自己辩解,想靠自己的聪明再逃过一劫。然而,她和韦后一伙走得太近了,宫庭争斗,残酷无比,没有人敢说自己永远是赢家。这一次,她失败了,无情的刀剑砍了下去,鲜血溅满了宫前的台阶,一代才女,就此魂消香断。而此时,当初千万百计给婉儿献媚,多次在床上和婉儿缠绵过的崔湜,却又一头钻到太平公主的裙下。婉儿死后,他躲得远远的,生怕沾上边,更不用说给婉儿料理后事了。后来还是张说比较仗义,给婉儿收尸厚葬。李隆基对于婉儿的才情也是钦佩有加的,只是形势所迫,才不得不杀婉儿。事后他下旨让张说整理了婉儿的文集,于是张说在婉儿集子上作序说:“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将婉儿和历史上的才女如班昭等作了对比,并说婉儿才学上不弱于古之才女,而在参政方面还强似她们,言下颇有称许之意。看来当时的人也并没有因婉儿身为女人而参预政事进行“批判”。说来婉儿虽然在滥封官方面有诸多不光彩的地方,但婉儿对于当时的诗歌文化却起了相当好的推动作用。正如《新唐书》中所说:“婉儿劝帝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数赐宴赋诗,群臣赓和,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主,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当时属辞者,大抵虽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观,婉儿力也。”所以,有唐一代的文人,提起婉儿的名字,都是相当的崇敬。看这首中唐诗人吕温的诗作,诗中对婉儿极力地夸赞:像什么“玉楼宝架中天居,缄奇秘异万卷馀。水精编帙绿钿轴,云母捣纸黄金书”──居住玉楼中,拥有秘籍奇书万卷,这些书全部是人间罕见的精装本,水精装订,绿钿作轴,云母当纸,黄金印字。将婉儿说得高贵典雅、气质如仙。后面更是直呼婉儿为神仙:“神仙杳何许,遗逸满人间。”诗人最后说从旧书摊上买得一本书,上面尚有婉儿的题诗,于是惆怅叹息不已──“昭容题处犹分明,令人惆怅难为情”,此时婉儿离开人世已有了上百年,可婉儿在后人的心中还是那样的令人倾慕神往。
婉儿这一生,始终周旋于最高的权力中心,她一生都在政治的刀尖上舞蹈,像是穿上了施着魔法的红舞鞋,她停不下来了。权力给了她荣光,给了她金宝,给了她豪宅,但她却无法摆脱被政治漩涡吞没的宿命。如果婉儿不弄权,把所有的才华都放在写诗和文章上,那有多好!然而,也许婉儿并不这么想,初唐时的女子们可能都不这样想。她或许觉得与其悲悲切切地在萧条冷宫中做些断肠诗句,那还不如这样:生时,让激情绽放艳如夏花,死时,让鲜血染红满地秋叶。她得到过,辉煌过,经历过,于是,当冰冷的刀锋劈进她的身体时,她依然要说──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