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关胜梁山宋体关公施耐庵杂谈 |
分类: 文学鉴赏 |
关胜进梁山前五沾了老祖宗关羽的光吗?
(《<水浒>百问》之一〇六)
大刀关胜是第95个出场的梁山好汉。在《水浒》这部书里,围绕关胜的争论不在少数,比如关胜没有足够的理由排在林冲之前;比如关胜的血统问题有待考证;比如关胜投降梁山是不是继承(或违背)了老祖宗一贯标榜的忠义之举等等。
施耐庵对于关胜的着墨不似林冲、鲁智深、武松那么多,但大概轮廓还是勾勒出来了。首先书上交代关胜是三国时期汉寿亭侯关云长的嫡派子孙,从关公到关胜时间跨度有800年,血统纯度已无从考证,反正书上是这么写的,我们也只能这么认为了。从施耐庵的描写看,关胜身上还是有不少老祖宗关云长的影子的——
先是外表像,“身长八尺五六,凤眼朝天,面如重枣……”笔者不止一次读过三国,里面对于关公的描写也是这般无二。除了身材略矮,关胜活脱一个关公再世。其次使用的武器也像,关公用的是青龙偃月刀,关胜的兵器也是青龙偃月刀,关公的大刀重81斤,关胜的大刀重有多少?书上没有说,估计不会低于鲁智深的禅杖。另外,关公有灯下看《春秋》的美谈,而水浒里也有关胜灯下看书的描写,看的是不是《春秋》呢,书上也没有交代,估计至少也是兵书战册。还有,关公武艺绝伦,而关胜的武艺也不弱,自始至终单挑作战没败过。为了提高关胜的身价,全书第67回又加了关胜只身入中陵县劝降的情节,兄弟每读到此,不仅又想起三国中关云长“单刀赴会”一节……
关胜的功夫在关公的基础上又有所继承和发展,关公武艺超群,但躲避暗器的能力较弱,长沙吃过黄忠的亏,襄阳又吃过庞德的亏,“刮骨疗毒”也是因为被毒箭所伤,不得已而为之。而关胜在躲避暗器方面显然要比老祖宗关公强许多。张清飞石打英雄,十五条好汉中也只有关胜用刀隔开了飞石,全身而退。单挑方腊手下大将石宝,二十回合不分胜负,石宝的独门暗器流星锤终究没在关胜面前发挥威力,不是石宝不想用暗器,是根本没机会。石宝诈败而走,关胜也没有头脑一热追下去,这一点看,关胜又少了老祖宗关公那种轻敌的缺点。
关胜上梁山的时间较晚,论战功和资格,他比不过林冲;论出身,他比不过有皇家血统的柴进,为何他的地位却高过这二人呢?
这就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说起,关公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关帝庙大江南北随处可见,关公在中国民间已被神化了。《水浒传》是一本以忠义为基调的小说,作者施耐庵又生活在儒家思想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所以《水浒》这本书很难摆脱传统文化里儒家思想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关胜这个人物无疑无限度地沾了老祖宗关公的光。施耐庵是这么评价关胜的“吾看关胜英勇之将,世本忠臣,乃祖为神。”当然这话是借宋江之口说出的。施耐庵对于关公的尊崇从另一面也可看出,108将里除了关胜,朱仝和杨雄无论在相貌还是绰号上也与关公沾边,108将跟关公沾上边的就有3个,鲁智深本想打造100斤的禅杖,打铁匠说起关公的青龙刀也只有81斤,天不怕地不怕的花和尚竟也不敢超过这个数。足见关公在施耐庵老爷子心目中有多重。
关胜见到朱仝、杨雄二位,心里估计不会爽,一个绰号美髯公(自己的老祖宗)、一个绰号病关索(自己的小祖宗),你说关胜心里会爽吗?
从关胜投降梁山到108将排座次,前后不过半年时间,这一段时间里关胜的战功实在有限。攻打大名府,放火的是时迁,做内应的是鲁智深、武松等,打前锋的是呼延灼,第二队是林冲,再后面才是关胜。很难说关胜在大名府之战中发挥了多大作用。战水火二将,首战便大败亏输,若不是林冲、杨志接应,说不定关胜也与宣赞、郝思文一道当了俘虏。后来孤身入中陵县多少挽回些面子,但那时已无关大局。攻打曾头市,捉住史文恭的是卢俊义,也没关胜什么事。
说来说去,关胜没有足够理由排进梁山前五。或者说,关胜排进梁山前五理由只有一个――他姓关。
(本文链接: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11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