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是不是《水浒》里的招牌式人物?
标签:
游戏武松《水浒》梁山好汉宋体文化 |
分类: 文学鉴赏 |
武松是不是《水浒》里的招牌式人物?
(《<水浒>百问》之四五)
武松是第29个出场的梁山好汉,在此之前,梁山很多重要人物如宋江、吴用、林冲、鲁智深、公孙胜、杨志、柴进等都已登场亮相,武松的出场颇有些姗姗来迟的味道。从出场时间看,武松在《水浒》第二十二回末尾出场,此时全书进程已过了五分之一,按更广泛的120回本论,全书也过了六分之一,总之武松出场较晚是肯定的。从江湖地位看,武松上梁山较晚,算不上梁山集团元老级人物,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十四位,属于高层干部,但不在核心领导层之列。武松在黑社会上担任过的最高职务是二龙山集团的三当家,排在鲁智深、杨志之后。
无论从出场时间看,还是从江湖地位看,武松都算不上《水浒》超重量级人物。但施耐庵对武松的着墨却超过了之前、之后出场的所有好汉(宋江除外),武松一出场,施耐庵就慷慨的给其安排了十一个章节(第22——第32回),这便是《水浒》有名的“武十回”。这样的篇幅长度,几乎是前面出场的两个重量级人物鲁智深(6回)、林冲(5回)的篇幅总和。看来作者对“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的确偏爱有加,不仅出场篇幅上加以照顾,人物结局也安排得相当圆满——武松大约是一百单八将中最高寿的一个,活了八十岁,并且是善终。
对于武松这个人物形象,作者施耐庵在下笔时颇费了一番心思,是让武松走鲁智深、林冲、杨志等人的老路,还是另辟蹊径,造就一个经历非常、性格非常的全新武松?作者选择了后者,成功塑造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英雄形象,这一形象历经数百年,如一瓶陈年佳酿愈久愈香,竟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武松成了《水浒》最响亮的招牌式人物之一,这也正是施耐庵笔法精妙、着墨高明之处。
在武松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鲁智深的影子: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智深瓦罐寺试禅杖,武松蜈蚣岭试戒刀;鲁智深在桃花山踏扁金银酒器,武松在鸳鸯楼同样踏扁金银酒器……在武松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李逵的影子:李逵血洗扈家庄,武松血溅鸳鸯楼;李逵沂岭杀虎,武松景阳冈打虎;李逵铁杆反对招安,武松也铁杆反对招安……在武松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宋江的影子:宋江杀人县长袒护,武松杀人县长也照顾;宋江发配江州,武松发配孟州;宋江误入李立开的黑店,武松遇上孙二娘开的黑店;宋江浔阳楼墙上题诗,武松鸳鸯楼墙上题字……在武松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林冲的影子:林冲误入白虎堂,武松误入后花园;林冲风雪山神庙,武松大闹飞云浦;林冲打柴进庄客,武松打孔亮;林冲雪夜上梁山,武松寒冬上二龙山……在武松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石秀的影子:石秀杀嫂,武松也杀嫂;石秀智杀裴如海,武松怒杀西门庆……在武松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梁山好汉的影子……
梁山好汉当中,武松无疑是经历突发事件最多的一个,武松的人生经历是很多梁山好汉人生经历的总和。丰富而多灾多难的人生经历,使武松身上背负了太多太多的恩怨情仇,比之悲情的林冲、倒霉的杨志、粗犷的鲁智深有过之而无不及。
武松不善言谈,却心思复杂。一方面,武松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是梁山铁杆反招安派;另一方面,武松碍于宋江情面,不得不接受招安。接受招安后的武松再不是以前的打虎英雄,那股特立独行、生龙活虎的劲头消失殆尽。在征田虎、王庆、方腊的一系列战争中,武松的战绩乏善可陈,最大的闪光点就是杀死三大王方貌。此时的武松与上梁山前的武松何止天壤之别。征方腊成功后,武松没有回京接受朝廷封赏,留在了杭州六和寺,做了一个真正的出家人。武松用出家的方式与大宋朝廷彻底绝缘。
武松的变化,掺进了太多太多情感因素,宋江对他有恩,所以他放弃二龙山上了梁山;宋江对他有恩,所以他将对朝廷的不满埋在心里接受了招安。武松不想舍弃对宋江的感情,又对大宋朝廷极端排斥,矛盾心理使武松身上的包袱愈发沉重,武松更加沉默。强扭的瓜不甜,被迫接受招安的武松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消极怠工,脑袋一溜号之际,手臂断了,并且断得十分蹊跷,不是战斗时负伤,也不是单挑时负伤,而是被一个会妖术的人用妖术砍断。这对一个英雄来说是多么的无奈与悲哀啊!
(本文链接: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113258.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