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放晁盖”宋江是不是假忠义?

标签:
宋江郓城县晁盖宋体朱仝文化 |
分类: 文学鉴赏 |
“私放晁盖”宋江是不是假忠义?
(《<水浒>百问》之三四)
宋江是第27个出场的梁山好汉,27正好是108的四分之一处,宋江在全书第18回出场,以金圣叹《批水浒》的70回本论,也正是全书的四分之一处。作为水浒一号人物,宋江此时出场颇有些姗姗来迟的意味,施耐庵如此安排,可见其《水浒》未下笔之时,情节早已成竹在胸。
读《水浒》,人们每每以为宋江忠义,宋江本人也一直以忠义自诩。事实真是这样吗?
宋江出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私放晁盖,这样做的后果相当严重,导致生辰纲七大要犯漏网,并逃上梁山。后来梁山黑帮越做越大,最终成为朝廷心腹大患,这都是宋江私放晁盖造成的。难怪金圣叹《批水浒》一书写道“宋江吟反诗为小,而放晁盖为大。”
济州官方在捉拿生辰纲案犯的行动中做足了文章:三更时分捉拿白胜、星夜来到郓城县通报消息、一更天气在东溪村布控……如此严密的抓捕行动,真可谓万无一失。官府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满以为可以大功告成,谁成想这一切却因为宋江通风报信而成了画饼。
除了宋江,郓城县两个刑侦科长朱仝、雷横也有心放晁盖。朱仝、雷横是本次抓捕行动的主要领导和参与者,他们若有心放晁盖,可以预见即便没有宋江报信,晁盖逃跑的几率也很大。两个刑侦科长、一个政府秘书都明里暗里护着晁盖。由此可看出,晁盖在郓城县当地的势力根深蒂固,触角遍及黑白两道。
《水浒》第十三回最后特别交代,郓城县的县长时文彬是个清官、好官,“名为县之宰官,实为民之父母。”作者为什么要交代这样一个情节?我们想施耐庵笔下不写废话,他交代这些肯定有他的用意。我们知道晁盖、宋江、朱仝、雷横、吴用都是郓城县人,横跨黑白两道,遮住了一方天空,这几个人后来都上了梁山,并且职位都不低,全在三十六天罡正将之列。像时文彬这样的清官治下都出这么多“贼人”,更何况那些刮地三尺的贪官治下了。施耐庵老人家如此交代,无非是暗里表明一个立场,徽宗皇帝当政,天下已到了非反不可的地步。
对于宋江、朱仝、雷横各自要放晁盖一节,金圣叹在《批水浒》第十八回时这样批道:朱仝、雷横二人,各自要放晁盖,而为朱仝巧,雷横拙,朱仝快,雷横迟,便见雷横处处让过朱仝一着。然殊不知朱仝入黑影之先,又先有宋江早已做过人情,则是朱仝又让过宋江一着。强手之中,更有强手,真正写得绝妙。
其实,宋江在私放晁盖一事中表现越突出,只能愈发表明他对大宋朝的不忠。宋江每每以忠义自诩,一方面自认对大宋朝忠心;一方面又表示对梁山的兄弟们义气,梁山与大宋是根本对立的两个集团,水火不容,宋江所谓的既“忠”且“义”可能吗?两面讨好,只能落得两面不是人,说句不中听的,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世上哪有那好事?
(本文链接: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11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