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斗武”是不是梁中书的阴谋?
标签:
杨志北京梁中书宋体生辰纲文化 |
分类: 文学鉴赏 |
“北京斗武”是不是梁中书的阴谋?
(《<水浒>百问》之二六)
杨志杀死牛二,吃了人命官司,开封府一审判决:发配北京大名府。北京留守司梁中书十分爱惜杨志的武艺,杨志没有像其他犯人那样坐牢、卖苦力,而是被安排在梁中书府里当差。世上的事就是这样有趣,杨志托关系找路子花了很多银子没有得到一官半职,却因一场人命官司得到了高干梁中书的重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梁中书有心给杨志“提干”,又顾及到下面人不服气,于是特意安排了一场军事演习。杨志果不负梁中书厚望,几十回合把副牌军周谨打成了“筛子眼”。梁中书的目的达到了,他下令杨志顶替周谨的职务,这时兵马都监李成发话了“周谨枪法生疏,弓马娴熟,不争把他来逐了职事,恐怕慢了军心。”这明显是偏袒周谨,排斥杨志。后来周谨的师父索超与杨志单挑,李成又将自己的战马、盔甲借给索超使用,在李成、索超等看来,杨志是外来人,一斧子劈死才解气呢。可见大名府军界内的排外情绪多么严重。
特别交代一下,梁中书有意让杨志顶替周谨,周谨当时的职务是“副牌军”,那么副牌军的级别有多大呢?我们且看本次军事演习的出场顺序:指挥使、团练使、正制使、统领使、牙将、校尉、正牌军、副牌军,很明显是按级别从高到低排列的。现在也是这样,政府机关召开大型会议时,领导们的出场顺序也是由大到小,古代现代完全一致。我们把梁中书比作军分区司令,指挥使比作师长,团练使比作旅长,正制使比作团长……依次类推,正牌军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正排长,副牌军相当于副排长。杨志冒着生命危险拼来的职务,也就是个副排长而已。功夫一流的索超也只不过是个正排长级的干部。
梁中书兴师动众,费如此大的心思给杨志安排职务,竟只是个副排长,看起来不可思议,然而事实就是这样。还有一种说法,说副牌军就是个副班长,那杨志就更惨了。后来杨志与索超单挑,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表演实在精彩,梁中书一高兴,提拔二人做了管军提辖使。提辖使就是原来鲁智深做过的官,其级别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连级干部。杨家将的后代做个连长,够憋屈的!
可叹杨志、索超,拼着身家性命打了半天架,得到的不过是个连长而已。这梁中书真够抠门的。好在宋朝时没有军队干部转业的规定,要是有,像杨志、索超这样的小干部转业到地方,恐怕连安置就业的可能性都很小。
我们不禁要问,想提拔杨志就直接提拔好了,干嘛非要他顶替周谨的职务,这不是在杨志和其他干部之间制造矛盾吗?杨志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本来合群就困难,再加上这一层矛盾,不受老势力排挤才怪。梁中书这样做,难道是大名府的干部编制很紧张、没有空缺?不是,他后来不是一下提拔了两个连长吗;难道是梁中书一时糊涂?更不是,梁中书堪称一方诸侯,国家高层干部,他能混到这一步智商绝对不低,不然太师蔡京能选他做自家女婿。梁中书如此摆布杨志,自由他的目的,这个目的很私人、很隐蔽,一般看客不易觉察。
梁中书给杨志与其他干部制造矛盾,一方面可激励杨志做事更卖力;一方面可使杨志更加感激自己,对自己死心塌地。梁中书如此行事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为“生辰纲”做准备。
对于“青面兽北京斗武”一节,金圣叹在《批水浒》中写到:梁中书爱杨志,只是为生辰纲伏线,以后要用杨志办大事(押送生辰纲),现在就得提拔重用他,于是组织了一场专门针对杨志的军事演习。
我们说梁中书这个善使权谋的干部,他真正爱惜的不是杨志这个人,而是他的一身好武艺。杨志是杨家将的后代,出身显赫,但梁中书并未在演武时对属下们提起这一点,在梁中书眼里这根本不值一提,可见他对杨志的爱惜,只是停留在表面。
(本文链接: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113258.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