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云翔寺
今天去了位于南翔古镇的云翔寺,正好有熟人在此做义工, 领我们参观了寺院。
云翔寺始建于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初名为"白鹤南翔寺"。唐时达到鼎盛,寺基扩大到180亩,远远大于现在古猗园面积。宋绍定年间,因理宗赵昀赐"南翔寺"匾额,寺名更为南翔寺。公元1700年,康熙赐额"云翔寺",故又易名为云翔寺。
寺兴而市旺,寺庙周围渐成南翔镇。至清康熙年间,该寺因皇帝赐额“云翔寺”而正式得名。据记载,清朝辛亥年前,该寺不慎毁于邻火。后因天灾人祸,寺庙毁损殆尽。能见证历史的仅有双塔一对,及散落在古猗园内的唐石经幢和宋普同塔。
现今的寺院是2004年重建落成的,经政府批准,拨地五十亩进行重修,周围另有五十亩生态园林。如果说历史上的云翔寺曾经蜚声江南,那么复建后的云翔寺正以其崭新的面貌饮誉沪上和海外。重建后的云翔寺又名留云寺,寺名源于上海南市区的留云寺。寺庙占地15亩,规模宏大,布局合理、严谨,共分三进院落,于中轴线上布置主要殿堂: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左右对称布置伽蓝殿、大势至殿、钟楼、鼓楼、文殊殿、普贤殿、上客堂、僧寮等,并有迥廊围绕。此外,在地下建有功德堂、万佛堂。
云翔寺以唐风复建,在江南地区,完整的仿唐寺庙,这还是第一座。其特色是刚劲雄健,气宇恢宏,简洁大度,淳朴自然。而且这还是一座以钢筋、水泥混凝土仿木的寺庙,在上海地区寺庙建筑中,能将古建形式,民族风格与现代工艺、技术、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云翔寺是第一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