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会我创作
——盛文秀访谈录

2019年1月6日在二道沟知青高莹家接受采访
盛文秀,中学语文教师,讲师职称。徐州市作协会员,已发表文学作品40多万字,有多篇作品获全国奖项。
1月6日在高莹家中,由高莹对盛文秀做了一次题为《生活教会我创作》的口述访谈。她俩是同在一个生产队下乡插队的上海知青。
1969年11月,盛文秀下乡在黑龙江爱辉县爱辉公社外三道沟大队外二道沟生产队,在那里生活了7年。1976年调到徐州大屯煤矿工作,直到22年后的1998年才回到上海,期间通过考试在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中文系就读。几十年致力于文学创作,笔耕不辍,工作中精于语文教学。
1969年10月,下乡前夕摄于上海江湾照相馆。

1969年冬天,摄于瑷珲照相馆。身上的兔皮帽、棉大衣、棉裤、棉胶鞋都是出发前上海统一发给的。

1975年,二道沟知青在知青宿舍前合影。部分知青已离开知青点,还有38位知青留在村里。

2006年黑龙江知青博物馆开工典礼现场,左起:贾宏图、滕忠英、张桂馥、盛文秀、贾宏图爱人
2006年回访当年插队的二道沟,和作品里的芍药姑娘原型(滕忠英)重逢。


报告文学《站在天堂的舞台上——怀念农老》获得2017年全国知青报告文学征文三等奖。

报告文学《站在天堂的舞台上》的人物,北大荒艺术团团长,国家一级话剧演员农中南先生。(摄于2006年黑龙江知青博物馆奠基典礼)

1985年,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中文系的同学,在上海中山公园聚会。

1985年,和二教院同宿舍的同学,在学校操场合影。左起:陈汉振、崔惠敏、盛文秀、李卓玲。

1986年,在上海虹口公园,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中文系全班合影。

1986年,在上海虹口公园,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同学聚会。

1988年,参加中国电力报在内蒙古包头举办的笔会,和中国电力报领导合影。
1988年和大屯煤矿同事,下矿井体验生活。左起:陈龙军 张国志 金坛来访作家。
1988年,在徐州沛县的小屯村,采访108岁老人。

1989年,摄于徐州大屯煤电公司办公大楼前。中为江苏省作协主席赵本夫,右为胞弟盛利民(大屯矿工报编辑)

1989年,散文《另一半温情》获大屯煤电公司工会国庆征文一等奖。

1990年,采访徐州大屯煤电公司第一届本公司自己培养的研究生。
1990年春节,一家三口从徐州回上海探亲,为我父亲做70大寿。

1990年,和徐州大屯煤电公司首届工程硕士生合影。前两排为公司领导,后两排为获得硕士生学员。

1992年,和徐州大屯煤电公司日语班同学合影。

1994年,在徐州煤电公司主持知识竞赛。

1996年,满15周岁的儿子按政策户口迁入上海,我们欢天喜地。

儿子上高中了。一起参加我表弟儿子的婚礼。右1为儿子谈笑。


1999年至今20年,在上海的多所学校兼课,留下的备课笔记。

2005年,和金秋文学社朋友合影。前排中为已故作家、上海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郭青老师。

2005年,和新华卫校口腔班同学合影。地点新华卫校操场。

2006年回访二道沟,在曾经栽下的松树林里留影。

55岁生日再年轻一次

2008年,六姐妹兄弟在上海团聚。
2008年,大姐(后排右2),大哥(后排右4),小弟(后排右5)回沪探亲,终于有了一张完整的合家照。

2010年,进入上海精文中学教高中语文。学校组织乌镇旅游留影。
2012年儿子结婚,春节和家人团聚。后左1为儿媳刘冬,后左2为儿子谈笑。

2014年,参加外三道沟知青中秋团拜会。

2016年,和金秋文学社的朋友合影。

2017年1月9日在上海大学审核《那人那情那命运》书稿


2018年元旦在浙江安吉召开《那》书编委末次会议

2019年1月6日接受爱辉知青周路明、高莹采访
《生活教会我创作》视频(1)
《生活教会我创作》视频(2)
《生活教会我创作》视频(3)
《生活教会我创作》视频(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