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著名老弄堂(2)—外国弄堂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新华路上的一条马蹄形弄堂,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外国弄堂”,里面坐落着几十幢不同风格的欧式花园住宅,有英国、美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式等,住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侨民。走进弄堂,恍入欧洲乡村。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它们安静地站在那里,内敛而低调,透露出一种特有的美丽与苍凉。七十多年后的今天,这条“外国弄堂”里仍然居住着来自美、日、意、韩等国家的老外,犹如一个国际大都会。

当年为适应商贾和上海上层侨民建造
外国弄堂又称之为新华别墅,泛指新华路211弄和329弄。这里原系农田和坟堆,境内沟浜纵横,一片荒芜。1925年,公共租界当局越界修筑哥伦比亚路(今番禺路)和安和寺路(今新华路),整条外国弄堂便是由开发商美国人雷文法兰及1922年成立的上海普益地产公司为适应当时国内商贾和在上海的上层侨民建造的。外国弄堂由因设计大光明电影院和国际饭店而在上海红极一时的匈牙利籍建筑大师邬达克拉地斯拉夫规划和设计,共有29幢风格迥异,造型别致的异国风情别墅,别墅内绿树婆娑,环境幽静,被称为上海西郊哥伦比亚圈内的精华建筑群体,竣工后分别售于外国侨民,因此被称作“外国弄堂”。


这条弄堂里的一些住宅曾做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瑞典等国的驻沪领事馆。其中尤以英国领事馆面积最大、建筑最豪华,内有网球场、游泳池等设施。新华路211弄和329弄两条弄堂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规整的马蹄型,站在外国弄堂口往里张望,看上去弄堂似乎浅浅的,看得出是建筑师精心设计的结果。邬达克之所以把外国弄堂设计成马蹄形,是因为他希望这里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小区,而这样前进后出的构造,交通自然十分方便。
盛宣怀家族至今仍有后裔居住
外国弄堂内的329弄32号乙是一幢建于1925年的英式花园住宅,有着较陡的双坡红瓦屋面,联排式砖砌烟囱,清水红砖墙面。这幢住宅在1936至1947年期间为瑞典驻沪总领事官邸。解放前夕,此建筑曾转卖给盛宣怀家族,至今盛家尚有后裔居住在该住宅内。



一幢被叫做“蛋糕”的房子
新华路329弄36号坐落着一幢叫“蛋糕”的房子。这是沪上少有乃至全国独一的双层圆形花园别墅,由内外两层承重砖柱组成圆形排架,因其形似蛋糕而得名。这幢蛋糕房子曾是西班牙公使官邸,后为曾任同济大学校长的著名民主人士周均时购得。周先生因主张和平而被投入监狱,于1949年5月在重庆被蒋介石逮捕,囚禁于重庆白公馆监狱。同年11月27日殉难,年仅58岁。如今这幢建筑属于旅居海外的周均时的女儿。上世纪50年代初好客的主人常常在里面举办提供茶点的聚会,所以,客人和邻居便戏称之为“蛋糕房子”。这是关于“蛋糕房子”的第二个版本了。两个说法都有道理,也许,两者的结合更符合这幢房子的命名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