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第三稿)
(2013-09-23 20:21:58)分类: 教学改革纪实 |
一、教学内容:
《植物的叶》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本课第一单元《植物》的第五课,是教材中第12、13页内容。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整套教材的起始册,第一单元《植物》以植物作为观察对象,以观察为主线安排了一些系列活动,学生观察了一棵树后,获得了关于这棵树的轮廓性认识,然后引导孩子关注树的某一部分叶的观察。
本课共分三部分内容:分叶子、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叶子的结构特征和叶的生命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动,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愿望。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叶子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完整,也不够深刻。针对学生的情况,在设计本课时,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把科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喜欢上科学课。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1、统计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五、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树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PPT课件、海绵纸制做的叶子、叶的各部分名称卡片叶标本、叶贴画。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朗诵儿歌《树的名片》
《树的名片》
树叶圆,树叶尖,
片片叶子像名片。
秋天动物要回家,
大树忙着送名片。
嘱咐每个小动物,
明年春天再来玩。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树的名片是谁吗?(生:树叶)
师: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听说咱班有几位同学不仅收集了树叶,还用树叶制成了精美的叶贴画带到了教室中。你们想看吗?(生:想)
生活动:几名学生拿着叶贴画上前展示。
师:没想到你们能把小小的叶子制成这么美的画,真是让老师大开眼界。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更多关于叶子的知识吗?(生: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叶”。(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二)体验探究:
师:在研究叶子之前,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它的名字叫做小叶。(课件出示“小叶”)小叶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特意来这里考考大家,你们愿意迎接挑战吗?(生:愿意)
一、观察比较叶子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叶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了吧!(课件出示问题,点生朗读)
1、数一数
课件出示:请数一数你共收集了几片叶子,并举手告诉大家。
生活动:数一数,摆一摆,汇报数量。
2、算一算
课件出示:请同桌为一组算一算,三人共收集了几片叶子,数后坐好。
生活动:算一算,汇报数量。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算一算,使学生对自己手中的树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喜爱,像玩玩具一样。同时此活动,也是一个小的热身准备。为后面的活动打基础。)
3、分一分
(1)自由分叶
课件出示:请同桌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把同一种叶子放到一起,看看一共有几种叶子。分完请马上坐好,老师会选表现好的小组上台展示。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在分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认为哪个词语比较重要?
生活动:分类。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分树叶。分后,上台汇报分类结果。
师:同学们分得真好,可是如果要得到同一种叶,应该用什么方法分更合适呢?
生活动:发现以形状为标准,形状是否相同就决定了这些叶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师小结:给叶子分类的方法很多,但是要得到同一种叶,就一定要根据叶的形状来分类。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科学探究小活动,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手脑并用,要分类就得先观察手中叶的特征,并在发现叶有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基础上,总结出只有形状相同的叶才是同一种叶。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重视证据,大胆质疑的良好科学态度。)
(2)按形状分叶
师:下面就请你把叶子按形状重新分类吧!
生活动:把叶子按形状分类,师巡视。
师:孩子们,你们分得可真快,喜欢与同学合作学习吗?(生:喜欢)有句谚语说的好“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团结起来力量是最大的,看来以后我们还要多多合作呀!
(设计意图:在自由分树叶的基础上,再次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一分小组内共有几种树叶,摆的过程中,学生对树叶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这既是对分类方法的巩固与练习,又培养了学生乐于与人合作的意识。)
二、认识叶的结构
1、师:我们已经把叶子按种类划分,现在请你选一种叶来看一看、摸一摸,除了形状相同以外,它们还有其他相同之处吗?
生活动:观察叶子,汇报观察结果。
预设:叶片上有一根根的细丝;叶边缘有锯齿……
2、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叶柄、叶片和叶脉。(利用海绵纸制作的叶子讲解,同时出示各部分名称卡片。)
师:伸出你的一只小手,把你的身子当成枝条,把手臂当作叶柄,学生自然会说出,手掌就是叶片,手掌上的纹路就相当于叶子的叶脉。
3、师:虽然我们把手纹比作叶脉,但叶脉可不像手纹一样长在外面。你们看,“小叶”为了让大家看清叶脉,用小刷子刷去了叶片上的叶肉。同学们来看一看,叶脉就像血管一样,遍布在叶片上,他能输送水分与养料,还能起到支撑叶片的作用。
4、师:你能在自己收集的叶子上找到叶柄、叶片和叶脉吗?同桌三人互相指一指吧!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学生马上明白了,叶脉不是叶的一个单独的部分,而是长在叶片上的一部分。这样设计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叶的结构,充满童趣。)
三、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1、师:请你继续观察一种叶,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预设:颜色不同
师:既然它们是一种叶,为什么会颜色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绿色的是新鲜的叶子,而黄色的是落叶。
师:绿色的叶子是新鲜的,看起来非常有朝气,就像是年轻的小伙子一样,而黄色的叶子……(学生自然说出黄色的叶子像老人)
师小结:长在树上的新鲜的叶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而落叶是死的,是无生命的。虽然我们捡到的都是落叶,其实有绿色叶子还没有到死亡的时候,而是因为风、雨、动物等影响提前飘落了下来。因为叶柄脱离了树干吸取不到营养,所以它也死亡了。长在树上绿色的叶子和黄色的落叶代表的是不同时期的叶,就像我们人类要经历婴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死亡的阶段。
2、师:请你翻到书的第13页,这条枝条上的叶,代表着叶子生长的几个阶段。请你根据老师说的名称,在图上指一指。
课件分别出示:“叶芽”“小叶”“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落叶”生在书上指一指,并根据课件枝条上的叶子汇报。
师:看来树叶真的像人一样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啊!请你翻开书13页自由读最后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新课标注重学习的过程,运用形象的比喻来认识叶的各个生长阶段,孩子不仅认识了叶在各个阶段的特征,而且,认识到叶的生命过程与人的一生极为相似。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科学与人对生命的感悟融合在一起,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珍惜和感动。)
3、课件出示滴水连花叶的生长过程,并讲解。
(三)拓展升华:
1、叶的特殊作用
师:叶不仅能供人们观赏,而且还能帮助人们治疗一些疾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叶又给我们带来哪些知识吧!(课件出示叶子的特殊作用)
柿叶
枇杷叶具有清肺、降气化痰的作用。
山楂叶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抑菌等作用。
梧桐叶具有清肝火、降血压的功能。
松树叶 具有温经活血的作用。
枸杞叶 能清热止渴。
榕树叶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师:树叶有这么特别的功效,看来以后我们更加关爱它们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叶子的知识,买一套《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看一看吧!
2、叶的保存
师:人们为了保存叶子,想了很多办法。最常见的办法是制作树叶标本(展示叶标本)、树叶书签和叶贴画。
师: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在课后动手做一做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对叶的喜爱之情,转化为具体行动,进行创意小制做,给孩子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