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从读中悟 ——《行路难》教学案例

(2016-07-04 14:37:10)

情从读中悟

                     ——《行路难》教学案例

唐刚(陕西旬阳蜀河镇兰滩九年制学校)

 

“读”在古诗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堂课读得好坏甚至影响到整堂课的成败。

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在古诗文教学中,“读”是极为重要的手段,如果说读是重点,那么“悟情”就是难点,那么怎样把重难点结合起来呢?在学校指导师的提示指导下,我尝试以李白的《行路难》为载体,在读中悟情。

【案例描述】

体会诗人的情怀,有感情情地美读诗歌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下面就是突破重难点的教学实录

师:刚才啊,同学们说这首诗写了诗人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现在我们共同探讨诗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吧。我们再来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屏显),请一位同学朗读。

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此诗,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历程。会用从“——”(诗句)中,我读出李白的_____”来说话。

生:诗人开始写的是欢乐的盛宴,可是诗人面对如此美酒佳肴却难以下咽,我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读出李白的苦闷、忧愁。

师:你分析得很好,你能读出他的悲苦、忧愁吗?(师板书:悲苦)

(生再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的悲苦之情,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李白面对十千的美酒,万钱的珍馐,本该“会须一饮三百杯”的,可是此时此刻,他却举起酒杯又放下,拿起筷子又抛开,拔出宝剑,却不知砍向哪里,他的内心是多少痛苦,茫然悲愤忧愁啊,所以在读“停、投、拔、顾”时要重读,“不能食”、“心茫然”语速慢些,语调要低沉一些。(生鼓掌)

生:我从“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中读出这是欢乐的盛宴,好像是营造了喝酒的环境,让人很高兴。

师:诗的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写欢乐的盛宴,与后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叫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了,请大家读出这一喜一悲之情。

(生齐读)

生: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诗中,读出李白无路可走的惆怅和迷惘之情,蕴含着无限的悲慨。

师:你的感悟力很强。能给大家分析一下吗?

生:这里李白以黄河、太行比喻人生之路艰难险阻,正应了诗题“行路难”。因为,他渡黄河,是为了能渡到理想的彼岸;他登太行,是为了攀登理想的高峰。可现在呢,好像已是路路断绝。想那李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他怎能不感到惆怅抑郁悲凉呢?

师:所以,我们在朗读“冰塞川”和“雪满山”读时语气怨愤、低沉。“满山”用强调的语气,一字一顿读出来,表达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哪个同学再来读一下这两句?一男生读。读后学生一齐鼓掌。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听到了李白的叹息: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李白之多艰啊!

生: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读出李白从失望中又看到了希望,表明他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师板书:希望)

师:这两句诗明显的特征就是用典故。这在写诗中常见的手法,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了解一下用典。

大屏幕展示:  用典,借用典故以传情达意。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精炼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

师:用典是一种高层次、很雅致的表现方法。它避直就曲,生动典雅。句子的含义是需要人们去理解的,就像作者不直接说“我要从政”、“我要当官”,而是用典故来说话。下面我们再来理解一下用典的句子。

大屏幕展示: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这句是用吕尚垂钓时遇周文王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希望。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这句是用商朝伊尹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憧憬

师:你看,从表面上看,都看不出来其真正的含义。真正的含义是希望有机会得到赏识,希望委以重任。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

生:齐读    师:请大家接着谈。

生: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几句诗中,读出李白壮志难酬,前途迷茫,更加痛苦!

师:同学们,如果这首诗就此结束,那么我们看到的是个什么样的李白?

生:一个悲观消沉的李白,一个顾影自怜的李白,一个怨天尤人的李白。

师:对,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是我们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了!李白是谁?那是“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谪仙人啊!所以,在诗的最后,他发出了石破天惊的一声呐喊——(生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这两句诗中,你又读出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从这两句诗中,我读出了李白的乐观自信,昂扬向上。

生:从这两句诗中我读出了李白坚定的信念,永不放弃的精神,他坚信自己的远大志向一定会实现!

师:你们理解的太透彻了,这是诗人不就此屈服于逆境的人生宣言,也是诗人不愿就此而沉沦的人生誓言。怎样朗读,才可以传达这样的情感?

生:要用激昂豪壮的语气读出憧憬、信念与豪情。(生读后,共评)。

师: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来,伸出你的右手,表达这种坚定的信念!再读一遍

师:这真是“千古雄句,激荡人心”。 这样的句子已经单独流传下来,流传在我们现在的书面语中,流传在口语中,流传在广告中,流传在我们写文章的引用中。这样的句子叫做警句。

大屏幕展示:警句——让诗文生辉
警句,就是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的语句。 作品中的警句,往往用精炼的

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 警句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

师:《行路难》因警句格外让人喜爱,同学们能说出一两句这样的警句:

生(杂):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希望同学们再今后人生中遇到困顿时多想想这些警句,用这些警句来激励自己。请同学们看黑板上板书:

  悲苦、激愤 ——希望 憧憬 —— 痛苦 怅惘  —— 自信、乐观

师:从这个板书中,我们看出了诗人的情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内容变化纵横,百步九折,在悲愤中不乏豪迈之情,在失意中仍满怀信心!请同学把这首诗完整的朗读一遍,再次体会诗人这种跌宕起伏的情感。

【案例反思】

本堂课的设计以“读”贯穿始终,通过初读诗歌理解诗意,品读诗歌体察情感,美读的——融入意境来悟情。古代优美的诗文,需要反复的诵读能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体会诗文的音韵美和语言美和情感美。要想真正地做到在读中悟情,获得美妙的赏美体验那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朗读教学的过程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注意层次。

第二、对课文的朗读应该紧密结合教材文本内容,应有明确的目的和较强的征对性特别是对重点语句的赏读,切忌无目的的泛泛而读。

第三、朗读中老师应少讲停顿节奏等知识,而是应该放手让学生在朗读中去自己感受和体会文章的朗读技巧和意思,而老师只须引导、点拨、小结而已不可越俎代庖。

第四、朗读的形式应多样,根据课堂反应灵活采用,切忌一种方式贯穿到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