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2013-06-20 15:33:32)
标签:

jomarwu

三界

五行

养生

情感

分类: 养心文字

三界在佛教和道教中的解释是不一样的,佛教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道教三界:人、鬼、神。五行:金,木,水,火,土。而通常周易算命指出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自然是道教所阐述的三界五行。


依照道教的三界五行说的解释:
一、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界,义为类别。三界又可总分为有情界(有情识的生物)和器世界(处所)两类,而以有情界为主体。三界是据有情所造善、恶业及修不同定业所感苦、乐、色、无色等不同果报而建立的。如“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即此义。 
1、欲界。欲指财、色、名、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色欲。“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曰欲界。”欲界有五趣十二处。趣,义为趣向,五趣指有情生死,有五个去处,即地狱,畜生、饿鬼、人及六欲天,所以又称五趣杂居地。又有佛、菩萨来此度生及有修行成圣果者,又称凡圣同居地。其中地狱有等活、黑绳、众合、号叫、大叫、炎热、大热、无间等八处,加上畜生、饿鬼为十恶趣。人有南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等四处。天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处。人天合为十善趣。此立足于人,地狱在下,最底层是无间地狱;天在上,他化自天位居最上。
2、色界。位于欲界之上,为离欲的众生所居。色,义为物质。“宫殿高大,是色化生,故名色界。”色界有四静虑十七天。静虑即平静思虑的禅定境界,四静虑天即有情依成就禅定的深浅所感的不同果报,有四级处所。初静虑三天(梵众、梵辅、大梵),二静虑三天(少光、天量光、极光净),三静虑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四静虑八天(无云、福生、广果、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此八天中前三天是凡夫所居,次五天为圣者所居,圣者烦恼清净,又称五净居天。是为凡圣分居地。
3、无色界。在色界之上。为无形色众生所居。“但有四心,无色形质,故名无色界。”无色界有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四皆以不同定心境界立名。无色界无处所,有情在某地修某空定成就,舍色身后,即于是处入某空处。由于无物质形态,又名四空天。此三界总为一个世界。大乘佛教认为宇宙之中有无数这样的世界。

二、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行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元素,宇宙间各种物质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基本物质的属性来归类,五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尚书》中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用以分析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和研究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法则。五行的特性,虽然来自木、火、土、金、水,但实际上已超越了木、火、土、金、水具体物质的本身,而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上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都是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爱稼穑”。“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日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使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其实三界讲的是空间,五行讲的是行为。三界再好,也有优劣,也有束缚,也有成功与失败;五行再精,也难十全十美,无所不通。当年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就碰上一个假齐天大圣,两猴打得昏天黑地,不分胜负;各路神仙分不出真假,只有如来佛祖认得,那个假猴王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六耳猕猴扮的妖怪。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解释:
1、明了三界六道皆是我们染污颠倒的人心变现所生,都是假象,都是我们永劫以来造作之业的结果。要想了解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就得追求佛果,明心见性。当我们真正觉悟后,就能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永远脱离迷惑颠倒的生死轮回,得不生不灭的佛道。佛曰:一切众生本具佛性。只是我们心不清净染于各种烦恼,佛性不能现前,故而永劫以来一直在生死轮回中徘徊,不能脱离苦海。一般情况下,我们要达到佛陀的境界,必须断掉所有烦恼,洗净累劫所造罪业,才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释加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最为殊胜的法门。只要我们一心忆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意求生净土,临寿终时就能往生其国,做阿唯越致菩萨,直至成佛。佛给我们指出一条带业往生,一生成佛的捷径。

2、一个人在没有出家之前是看不清世俗世界的真正面目的,只有看破红尘的人才会落发为僧进入寺庙当和尚,也只有进入寺庙的和尚站在庙中朝外看,看穿人世间一切的一切。看清凡尘的“真面目”。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看破红尘出家避世之人的一种信仰观描述。

3、人要跳出三界,才能还其自由之身,获得无拘无束之身,不在五行,才能无欲、无念,得到无欲之心。以无拘无束之身和无欲无念之心,才能领悟到极乐之乐,得到洞察世间万物的真谛。用在育人,则是告诫人修行,以成正果。用在教人分析和处理问题,则教人经方法。 

4、如果说一个人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老子就是我行我素”,“你能奈我何”之类的意思在里面。性情比较顽劣,需要有所收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