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曼陀罗学习之十八(2-1)

(2009-06-10 16:55:00)
标签:

jomarwu

健康

灵感

灵性生活

情感

生活

天山雪

雪哥

养生

健身

男人瑜伽

分类: 瑜伽修习
曼陀罗十七
vayur anilam amrtam
  athedam bhasmantam sariram
om krato smara krtam smara
  krato smara krtam smara
  vayuh--生命之气;anilam--所有气流的贮藏所;amrtam--不能毁灭的;atha--现在;idam--这个;bhasmantam--在转变成灰烬之后;sariram--身体;om--主啊;kratah--一切祭祀的享受者;smara--请记着;krtam--我所作的一切;smara--请记着;kratah--至尊的施惠者;smara--请记着;krtam--所有我为你做的一切;smara--请记着。
译文
  就让这短暂的身体烧成灰烬;就让生命之气融汇于整体之气中。啊!我的主,请祢记着我一切的牺牲,因为祢是终极的享用者,请祢记着我为祢做的一切。
要旨
  这短暂的物质身体的确是一件外衣。《博伽梵歌》(2.13及18.30)很清楚地说,物质身体毁灭后,生物也不会失去个体的身份。生物体永远不会没有人性,永远不会没有形像。相反,没有形像的是物质的外衣,只按照不灭的生物体的形像而成形。没有一个生物体本来是没有形像的,并不像那些知识浅薄的人的想像那样。这曼陀罗证实了生物体在物质身体毁灭后依然存在。在物质世界里,物质自然的展示巧夺天工,按照生物体对不同感官享乐的追求,物质自然给他们各类不同的身体。那些要品尝粪便的生物,获赐猪的身体,好使它能够吃粪便;同样地,想吃肉的人,获赐老虎的身体,好能够喝别的动物血,噬食别的动物的肉。人类牙齿的形状不同,人类不应该吃粪便或吃肉,就算最原始的人类也不会想吃粪便。人类牙齿的构造特别为咀嚼蔬菜和水果而设,人要吃肉,故也有两颗犬齿。
  对生物体来说,所有动物及人类的身体,都是外来的。这些身体按着生物体追求感官享乐的欲望而改变。在轮回的过程里,生物体不断改变身体。当整个世界为水所淹时,生物体以水族形象生存。跟着,从植物生命演进至蠕虫生命,从蠕虫生命演进至飞禽生命,从飞禽生命演进至动物生命,再从动物生命演进至人类生命。生命发展到最高便是这个具有灵性知觉认知意识的人形生命。人类灵性知觉最高的发展便如这节曼陀罗所述:人应该放弃这个总有一天会化成灰烬的物质身体,让生命之气融汇于永恒的整体之气。生物体进行的活动有赖于身体内各类气流的流动,总称为生命气流——盘那·瓦犹,(Prana-vayu)。瑜伽师研究怎样控制体内的气流,灵魂要从一个个气轮中提升、直至最高的一环——梵摩穴。完美的瑜伽师便从这一点把自己转送到任何想到的星宿。过程是放弃一个物质身体进入另外一个身体,然而成就最圆满的转变,便是生物体完全放弃物质的身体,就如这节曼陀罗所提到的。这样,他便进入灵性的境地,发展一个截然不同的,不用再次经验死亡和变更的灵性身体。
  在物质世界里,物质自然强行使人的身体改变,这是由于人们追求感官享乐的不同欲望所致。各种各族的生命象征不同的欲望;从细菌的形体到最完全的——叫布茹阿玛及半神人等的物质身体,这些生物都由同样的物质组成,但有着不同的形态。智者看到的是灵性身份的一致,而不是各类型身体的差别。神的所属个体——灵性火花,不论在一头猪的身体里或一位半神人的身体里都是一样的,生物体按照虔诚或罪恶的活动获赐不同的身体。人类高度发展了的身体,有着完全的知觉。按照韦达经,最完美的人经过很多世的知识培养后便皈依主。只有认知者皈依神华苏德瓦时,知识的培养才算完满。可是,人即使得到自己灵性身份的知识,如果不了解生物体永远都是整体的所属个体,永远不能成为整体的话。他便要再次堕进物质的境地,人就算达到与梵光合一的境地,也要重堕下来。
  从主超然身体流衍出来的梵光,充满着个别生物体——灵性火花,这些生物体有着存在的完全知觉。有时这些生物体想做感官的享用者,于是便被置于物质世界里,在感官的支配下充当虚假的主人。这欲求主宰的欲望便是生物体的病态。在感官享乐的魔力下,他便在物质世界展示出来的不同身份里轮回。与梵光合为一体并不代表成熟的知识,只有完全皈依主及培养个人灵性服务的知觉,才能达到最高的完美境界。
  这一节曼陀罗中,生物体祈求在脱离物质身体及物质空气后进入神的灵性王国,奉献者祈求主记着他的活动,记起在物质身体化成灰烬以前他所作的祭祀牺牲。在人死亡时,人完全知觉着自己过往的行为,不忘终极的目标,便会作出这样的祷告。在物质自然的完全支配底下记起他在物质身体存在所作的罪恶活动,便在死亡后得到另一个物质身体。《博伽梵歌》证实了这一真理。
  “人在离开现在的躯体时,无论想着那样的情景,在下一世,必能到达那境界。”(《博伽梵歌》8.6)因此心意载着死者的欲望,进入下一个生命。
  人类有别于心意还未发展的低等动物,像晚上做梦一样,他能够记起转瞬即逝的一生中的活动;因此。如果他的心意依然充满着物质欲望,便不能够以灵性的身体进入灵性的王国。奉献者修习对主的奉献服务培养爱主的知觉,就算奉献者在死亡时候记不起他为主作的神圣服务,主也不会忘记他。这段祷告提醒主记起奉献者的牺牲,但是就算没有这样的提醒,主也不会忘记纯洁奉献者的奉献服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