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东先生说《骂殿》的邮件

标签:
贺后骂殿京剧服装文化 |
分类: 纸墨梨园 |
#万条微博说旧戏# @迪迪先 转来张卫东先生关于《骂殿》的邮件:剛有原北大學生看到柴先生有關《罵殿》老劇照帖子,還有些觀眾不解其意,對穿戴扮相以及爲什麽擺大高臺而與現在不同而質疑,我介紹過這出戲,發表在《戲劇電影報》。其實,在十幾年前我傳的這出戲就恢復了清代演法,還有錄像存念。賀后古法穿黃披系絲絛,後來多穿黑的也可以,就是《二進宮》李娘娘的扮相……
这出戏的贺后应与《二进宫》中李艳妃的扮相相同,照例是娘娘孝服扮相。旧时舞台常用扮相应为:梳点翠大头,右鬓打水纱结儿、略戴少许白花;穿黄团凤披,腰系蓝色、白色或黄丝绦,内衬青褶子;穿马面海水兰花腰包,白彩裤、白彩鞋或黑彩鞋,也可以穿黑色团花、深蓝色团花或米黄色团凤披,其它扮相不变。
程砚秋先生的扮相有两种,早期演出时常穿黄披,中后期因体形发胖故演出时就常穿黑色栀子团花披。目前艺宗程派的演员经常以后一种程式穿戴,早期宗程派的演员仍照程早年时穿黄披扮相穿戴。有的艺宗程派演员为了更好的突出个人表演风格,把团凤改为翔凤图案。因演员体形变化原因,大都喜用深黑色(不用亮色黑缎),腰包亦用黑色。
旧时民间带孝照例应用丧三色,即黑、白、蓝。皇家丧事要除了民间用的丧三色外还要用黄色,所以贺后除了穿黄色外还可以穿黑色、穿深蓝色。有些演员为了使其在舞台上的扮相更亮丽,把普通的黄色披特制成微白的米黄色,使观众视觉上有仿佛似穿白色之感。总之,不管穿什么样式的披,总离不开这几种丧色。扮贺后的演员应在大头右鬓打水纱结儿,穿完披后系蓝色、白色、或黄色丝绦,否则违背正旦有子嗣的寡妇扮相的规律。
这出戏的赵光义由安工老生扮演,旧时应穿黄蟒戴冕旒(即:平天冠)挂黑三髯口。汪派老生郭仲衡演出时还在黄蟒外加一黑色行龙大坎肩,显得庄重大方。另外还要说明的是这出戏应摆“大高台”,就是将两张桌子摞起,上绑小帐子,桌子上放香炉,两桌之后设一竖桌,上摆椅子,桌旁各设一椅便于上下。设此大高台是因该戏有皇帝登基封官的场面,这种摆设今已不多见了。后来,因高台上的小帐子有碍演员表演,就改用一桌一椅的大座摆设了,演员也多穿红蟒戴王帽,俨然是《大登殿》中的薛平贵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