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Subsurface Scattering(SSS,次表面散射)介绍

(2017-10-25 10:43:58)
转自:http://www.cnblogs.com/skyman/archive/2008/02/24/1079766.html
Subsurface Scattering,简称SSS(又称3S),中文翻译为次表面散射。在真实世界中许多物体是有点半透明的,比如皮肤、玉、蜡、大理石、牛奶等。这些半透明的材质受到数个光源的透射,物体本身就会受到材质的厚度影响而显示出不同的透光性,光线在这些透射部分也可以互相混合、干涉。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光射进表面,在材质里散射,然后从与射入点不同的地方射出表面。
SSS使照明的整体效果变得柔和,一个区域的光线会渗透到表面的周围区域,而小的表面细节变得看不清了。光线穿入物体越深,就衰减和散射得越严重。我们拿皮肤为例,在照亮区到阴影区的衔接处,散射也往往引起微弱的倾向红色的颜色偏移,这是由于光线照亮表皮并进入皮肤,接着被皮下血管和组织散射和吸收,然后从阴影部分离开。散射效果在皮肤薄的部位更加明显,比如鼻孔和耳朵的周围。如下图所示:
http://images.cnblogs.com/cnblogs_com/skyman/face_ear.jpgScattering(SSS,次表面散射)介绍" />
下面是一些SSS效果的图片:
http://images.cnblogs.com/cnblogs_com/skyman/hand.jpgScattering(SSS,次表面散射)介绍" />
http://images.cnblogs.com/cnblogs_com/skyman/teapot.jpgScattering(SSS,次表面散射)介绍" />
周星驰的最新贺岁电影《长江七号》里面的“七仔”的皮肤就是用了SSS材质效果:
http://images.cnblogs.com/cnblogs_com/skyman/cj7.jpgScattering(SSS,次表面散射)介绍" />
http://images.cnblogs.com/cnblogs_com/skyman/cj7-dog.jpgScattering(SSS,次表面散射)介绍" />
注:图片均来自于互联网,对其作者表示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