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华附师生都敬佩的哲学老师,究竟是怎样的数学男?听完这场讲座我就服了
做一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华南师大附中2019青年教工师德教育讲座
为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提升我校青年教师师德水准,我校青年教工团组织并邀请数学科高级教师罗碎海老师于2019年3月20日19:30开设师德教育讲座。
是晚,青年教师们齐聚一堂,聆听我们身边的师德故事。
罗碎海老师,1983年大学毕业任教,1995年从陕西调入华南师大附中,2005-2018年任数学科组长14年。
个人在杂志上发表数学研究文章70多篇,在各级获奖论文50多篇。参编教学用书20多本,个人专著两本:《数学探究与欣赏》于2010年5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17年7月第二版,并于2018年获广东省中小学特色读物评选一等奖;《高中数学专题拓展辅导》于2013年12月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2018年9月获省第四届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成果资源奖;与周建锋老师合著《高中数学问题探究》(2017年7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一书获广东省中小学特色教材评选一等奖(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编写华南师大附中高中特色班数学补充教材并获省第四届中小学校本建设成果一等奖。
接着,罗碎海老师以“做一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和“谈教师的学习与发展”为主题,以自身从教的经历来讲述如何看待教师职业和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热爱学习
他口中的数学犹如万花筒,妙趣横生。
在讲座前,罗碎海老师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然而亲耳听、亲眼看到,才真正能理解他的魅力。罗老师虽年已过半百,其言其行却有一团孩童般的天真、淘气与痴气。
平日里看起来是木讷寡言的理科男,谈到心爱的数学却立刻变成了迥异的一个人,眼放精光、笑容满面、滔滔不绝,说到忘情处甚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他话语简洁有力,毫无矫饰,一口标志性的宝鸡普通话,更添朴实赤诚;
他博闻强识,旁征博引,演讲中 古代文学、物理、生物等多学科知识信手拈来,见识不凡,令人惊艳。
他的思维发散性极强,联想力与逻辑推理可以以令人惊讶的方式结合来分析生活中常常忽视的问题和现象,听完讲座我们才知道,原来曹冲称象、飞蛾扑火、松子开口、兔子爬坡都乃数学问题;他口中的数学犹如万花筒,万事万物在数学的阐释下都变得五彩夺目、妙趣横生。
这难道不是学习哲学的超高境界吗?
教工团的青年老师们听得如痴如醉,只恨不能倒退十年回去再做一次罗老师的学生。
以下是罗碎海老师抛出的几个问题,动起脑筋思考一下吧!如果你有答案了,欢迎留言给我们:
热爱教育
文化的传承、民族的振兴靠的是教育
罗碎海老师不仅数学讲得妙,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更是独特。
以往说到师德,大家总觉得一定要谈奉献、讲理想,虽然伟大,却失之亲切,闻久则心中生出“何有于我哉”的疑问。罗老师的演讲却不落窠臼,他说,一切投入都是发乎本心。引用《大学》语:“心诚求之,虽不中,亦不远矣!”任何行业的从业者,都必须正心诚意,方为优秀的基础。
“人每天都在因工作而忙碌着,一种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忙碌,一种是追求工作的至真、至美而忙碌。前者是被动的、痛苦的,后者是主动的、幸福的。”
他毫不客气地点出:“既然已是教师,就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从事的专业,热爱学生。如果实在不喜欢这份工作还是转行,对自己、对他人都好。”这段开场白振聋发聩,在场的老师们立刻都陷入了思索。
是呀,所谓“师德”,无非“真心”,真心热爱专业、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人生的乐趣与追求完美契合了自己的事业,师德则能发乎真心,由我而及人,而不会有痛苦与违心。
接着罗老师又借《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的小故事,类比医生的三种层次阐发出为人师的三种境界:
一等教师教会学习与创造,二等教师教会解题与模式,三等教师教学生得分(有极大的危险会同时教授了错误的思想)。
优秀的教师应当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从“教书”进化到“教人”,这样教出的孩子“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考试根本不在话下。
经验分享
自然、简单、优美
要成为这种上上等的教师,罗老师认为必须要“追求专业的至深、至广,发展自己的内在气质”,罗老师的做法是:坚持阅读和钻研学科专业;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和研究活动;善于反思和总结;追求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勤勤恳恳几十载春秋,罗老师至今仍旧保持着这些优秀的习惯。
对待自己的学科专业,需要“格物致知”,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需要“诚意正心”。大道至简。简以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