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次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你是有份参与,但是最终无缘。也和广州这次取消二等奖三等奖有关。广州只评了55个用来参加省里面的奖项,但是,广州取消了成果奖这种称呼。当然在广州出线的50多个课题,也不到三分之一拿奖。其实你的成果不算少,但是,反思自己,有几个问题。
第一,题目不够醒目。你看看,所有的成果奖,几乎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蕴含创新两个字。这说明评委对,创新的关注。试想想,双基教学的确很重要,平常小测反复练重复练回头练也是为了巩固双基,但是拿这个能不能去获得成果奖励?可能因为没有新意,而被拒之门外。题目这一半没有打动评委是不行的。所谓的创新,就是在平常工作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创新,把这个创新又能推广的话,那就可能获得成果奖。
第二,他们成功的原因其实就是有一个自己的研究方向,持续的多年的去思考而已。像谢桂英老师,长期十年就做一个东西,当然容易出成果,很多聪明的人都没有成为专家,为什么?因为思考的方向太多,太分散。本来自己都不够,但是却把这个聪明分散,去关注一些无聊的问题,什么细节的问题都去关注,那就变成个平庸的人,而真的成不了某个方面的专家。作为我们教师自己,课堂教学方方面面,都要知道了解。但是如果在此基础上,像谢老师一样,对某个小问题,她做的是实验创新,持续的去思考,去持续研究,并且把它作为自己的品牌,做大,很可能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第三,当然我们是参加研究,不是为了拿什么奖。但如果有奖励的话,也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推广。没有拿奖也很正常,也不算失败。毕竟全省小学中学大学,这么多老师和相关教研室研究室的人员。路漫漫,其修远兮。
第四,一定要重视和珍惜自己已有的立项课题,哪怕是区级课题,校级课题。哪怕是一开始题目起得不太好。也可以在实践中慢慢把它修改,慢慢把它变小,最终做成自己研究的方向。持续几年的做下去,一定得有自己的创意成果。所幸自己今年有一篇研究文章发表,另外一篇研究成果,有一个高级刊物准备录用。上下而求索对吗?是不是应该改为,持续一个方向的求索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