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睡的酣畅。到了两点多才醒,洗了把脸,沏了杯热茶,呷了几口,觉得神清气爽,外出溜溜的念头油然而生,看见太阳蔫蔫的,景物却很清楚,那就去“打鸟”(打鸟:意指给鸟照相)吧
!
虽“打”了快三个月的麻鸭和白鹭,一根羽毛都没有“打”到,但对“打”的兴致却丝毫未减,那就再去碰碰运气吧!
走着走着,看见前面有一个年龄较大的同行师傅,弯腰、弓背,站在三脚架后,正对着湖里的麻鸭观察。新手上路,自感底气不足,赶紧收起了相机,装进了包,走了过去。
到了近前,却看见了一架从来都没有见过的相机。镜头是黑色的,口径约有3公分,长度大约50公分。用三个箍子固定在一个略宽于镜头,等长于镜头,也是黑色的木板上,木板固定在三脚架上。一个普通相机伸缩镜头的前面和镜头对接,用焊锡做了处理,整个相机也用黑色的薄铁皮做了个小壳子。整体看起来其貌不扬,但工艺却很精湛。这能打到鸟吗?带着疑虑我说道:“我能看看嘛”?
老师傅不加思索的说道:“可以”,随即按了一下相机的按钮。
我俯身对着显示屏看了一下,大吃一惊,“呀”!麻鸭眼睛的虹膜都看得清楚,简直不可思议。我的相机算是不错,但对二十米开外的麻鸭毫无办法,这么简陋的组装相机能有这效果,这怎么可能???简直要崩溃。
老师傅见状,笑问道:“怎么样”?
我带着恭敬,随口答道:“可以、可以”,“您这是怎么整的”?
老师傅说:“我是宝鸡铁路的退休职工,,爱好摄影,收入不高,那就自己想办法。这还是实验,前面的镜头实际是一个20倍的单筒望远镜,几百块钱,加上相机,整个下来不到两千块钱”。
我又问道:“你怎么能想到这些”?
老师傅说:“摄影其实就是光学原理,前面的望远镜就相当于定焦镜头”。
我又问道:“那你是怎样做到望远镜的焦距和照相机的焦距统一,实现合焦呢”?
老师傅说道:“这不还在实验吗!我就想把以前所学的知识和现在的爱好结合起来”。见我不解,老师傅又继续说道:“现在摄影,微距、红外、望远、定焦、变焦、移轴都不需要钱吗?我一个退休职工哪有钱,玩不起。以前我就是用这小相机照,照完了,回去给照片一张一张起名字,现在经济好一点,我就自己想办法,自己找材料,自己动手,实际你刚才看到的就是通过望远镜看到的,相机成像的功能目前还有点问题,重在过程,自得其乐”。
老师傅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自以为看了不少摄影方面书的我,顿觉汗颜。
是啊!业余摄影的最高境界玩的不就是这----过程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