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凤巢小学朱泽涨《小数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2013-04-20 21:56:02)
分类: 评课材料

小学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章节名称

 小数的初步认识

 

学科

 数学

 授课班级

 三(1

 授课时数 1

 

设计者         朱泽涨

 

 所属学校

腾蛟镇凤巢小学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结合元、角、分和常用的长度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课程标准:

 

1.      努力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学习;

 

2.      强调实际情景使学生体验、感受、理解内容;

 

3.      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4.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育技术标准:

 

能在他人的指导、帮助下,运用各种媒体和技术资源开展学习活动。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结合具体生活内容认识小数,让学生知道以“元”和“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3.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过程和方法:

 

1.初步能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生活问题,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鼓励学生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 让学生认识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学生是平阳县腾蛟镇凤巢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生对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兴趣浓厚;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

 

初始能力:

 

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学生有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端正;

 

信息素养:

 

学生能够通过自学了解所学知识,能主动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多种途径查找有关资料。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目标

 

1.

 认识

 能结合具体生活内容认识小数。

 

2.

 应用

 让学生知道以“元”和“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1.

 识别

 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

 体验

 初步能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

 解决

 能够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生活问题,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4.

 激发

 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鼓励学生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别小数;

 

2.正确读小数;

 

3.知道以“元”和“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4.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1、探究、交流、演示、概括;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验证;

 

3、自学实践、小组讨论。

 

教学难点

 理解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观察思考、小组讨论、集体评议。

 

教学环境设计

 

多媒体教室

 

引出课题。

1         视频放映学生自己的调查表(出示两种不同的记录方式的调查表:一种以元为单位,一种以元角分为单位进行记录的。)

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式?让生充分说一说。

师:为了记录简便,一般在价格标签上都采用这样的数进行记录。这些数和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的数都没有小圆点,像今天这些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师: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个小圆点,我们称它小数点。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样的一些小数。板书:认识小数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有关小数的哪些知识?

 

探究新知

 () 读写小数

1、试读读这些小数。先自己读一遍,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2、说说它的含义,再填在书上。

3.再指名读数,师介绍正确地读法,并让生选自己喜欢的2个小数写一写。

4、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举例说一说。

(充分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体验到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也打破了学生小数只能表示价格这一思维定势)

(二)、认识十分之几,百分之几表示的小数。

1.你能从一元钱中取出3角吗?怎么取?生说一说,师演示。

把一元平均分成10份,1份是1角,也就是一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一元,写成小数就是0.1元,板书:1=1/10=0.1元。以此类推。

2.引导生认识1=1/100=0.01元。

.3、学生汇报自己的身高,试着把它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数。

生:我的身高 130厘米,可能是1.30米。他说得对吗?我们一起来研究。

 2.十分之几的分数表示的小数。课件出示直尺图。

 理解:1=10分米.相当于把1米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一份是多少?

 想一想:其中的一份占一米的几分之几? 1分米占1米的__1/10

 小结:那么,1分米就是1/10。还可以写成0.1(板书)

那么3分米占1米的十分之三,所以3分米就是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

自己选一个你喜欢的分米数,试着用这样的方式改写,并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可以正着说也可以反过来问。

 3.百分之几的分数表示的小数。

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1厘米)

理解:1=100厘米。相当于把1米平均分成了100份?每一份是多少?(一厘米)其中的1厘米就是1/100,还可以写成0.01(板书)

3)想一想:3厘米是?米。18厘米是?米。30厘米是?米。

4)回顾上知:学生甲:身高130厘米,写成小数是(1.30  )米。学生乙身高1.3米,比比他们谁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然后全班交流,后指名说理由。

生: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通过用比高矮这一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联系生活产生质疑,自己找到理由,从而得到1.30米与1.3米相同。)

4.你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了吗?把上面的这几组小数读一读。由此观察板书得出结论: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两位小数。 

巩固练习

老师这个月的手机话费是42.26元,就是()元()角()分等。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1、小明的信息发布会:

信息一: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高度可达3.5,重可达5.25吨。

信息二: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非洲鸵鸟,它的高度可达2.75,一只鸵鸟蛋约重1.5千克。

信息三:猜一猜,写一写。

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最高的长颈鹿高度可达66厘米.

66厘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充分让生进行尝试。学生自己的错误,由学生自己订正。

(学生出现66厘米=6.666厘米=6.06两种答案,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小数点前面表示米,小数点后第一位表示分米,第二位才是厘米。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2、火眼金睛,对错我判:

1)、32.14读作三十二点十四。(      

2)、107分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是10.7元。(      

3)、9分米8厘米=0.98。(      

4)、25.25是四位小数。(      

(先让学生手势进行判断,再指名让学生说说理由。)

3、了解课外知识:小数的来历。书91页你知道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六.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充分说一说。

师:其实小数还有很多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5.98  0.85  2.60……叫做小数。

 

       .”叫做    小数点

 

                 一位小数                     两位小数

 

1分米=1/10=0.1           1厘米=1/100=0.01

 

    3分米=3/10=0.3           3厘米=3/100=0.03

 

                                  18厘米=18/100=0.18

 

                                  159厘米=1.59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教学策略的选择:

 

1)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小数在生活中运用广泛,激发学习兴趣。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引发学生对“认识小数”这一新知识的探讨。

 

3)自主学习:在提出问题后,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为了如何去解决“怎样以‘米’为单位表示老师的身高?”这一问题展开探索、交流来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课前准备

 1、认真学习钻研教材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目标;

 

2、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充分的预设。

 1、阅读学习内容;

 

2、到商场或超市收集商品的单价(用小数表示);

 

3、思考:生活中你还在哪见到过小数?

 网络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收集学习资料感受所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解决

学生自评 能力评价:

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很好□

 好□

 待改进□

 

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很好□

 好□

 待改进□

 

乐于与同伴合作

 很好□

 好□

待改进□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练习题中的基础题完成得很好,准确率达到95%以上,而在综合运用部分的解决问题学生完成的准确率非常高,游戏中测试的内容是综合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力差些的学生就无法独立判断了,如1.21.20的区别联系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也就理解了。

 

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都很热衷于小组学习,学习中投入性与主动性非常高,也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能很好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又非常感兴趣。

 

教学反思、总结

 

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教材处理、教学方法选择、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基本上做到了以下三点:

 

1.体验生活数学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课伊始,我用学生熟悉的“爱心储蓄”活动为素材,调动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新知的积极性,为进一步认识小数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又如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中有关商品价格的经验,让学生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学生学得轻松,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来自生活而用于生活的。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如在认识了两位小数后,让学生互相出类似“33厘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0.78是多少厘米?”问题考考同桌。再次,引导学生联系参加体检测量身高的活动,解决“如果身高只用米作单位,老师的身高怎样表示?”这一问题时,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通过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再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给学生营造萌发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空间,去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3.巧设练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在练习设计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设计富有实践性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学思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教学中,本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在解决“用小数来表示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米呢?”这一问题时,部分学生并不理解170厘米=1.7=1.70,我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其次,小组学习中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在小组学习中人员应如何分工考虑不够合理造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